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东辛分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248
摘要:作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特殊重要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意义,积极探索中国农业发展和改革经验相关研究,既能有效缓解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为全球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生态经济要求下,中国农村经济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更加需要结合生态环境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在生态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农业经济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能够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一、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市场需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推进,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加紧密,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背景,加快发展农业经济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农业经济相比,生态经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先进农业技术与管理理念,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式的农业发展体系,不仅能够创造出更多农业经济效益,而且有效实现了对环境的保护。在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可以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农业实行区域发展目标中,针对不同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方式也应做出相应调整,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整体发展。下面具体分析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当前国家大力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给人们普及相关生态农业环境知识,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坏境在农业中的重要性,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会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造成自然灾害发生概率大大增加,比如夏季气温持续升高会造成农作物干旱,长期干旱容易引发蝗灾和其他虫害,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想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引导农业发展逐渐向生态经济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就是要根据农村地势环境,因制宜发展适合自身的农业活动,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减少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此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而且能够促进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2、农业生态环境现实需要
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前提下进行,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中部地区各省粮食产量之和占到全国粮食产量的40%,尤其是山西、南、安徽等地是提高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地区,已经成为全国商品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中部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生态经济要求下进行,需要依靠现有政策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努力建设健康环保的农业产业新家园。现今,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同时追求两个发展目标,一是通过积极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另一个是要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潜在不良状况。
3、有利于促进农业社会效益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在生态经济要求下结合多种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农业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也会根据农村具体环境发展趋势,不断调整生产方式,保证经济效益基础上,促进社会效益稳步发展。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生态农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农业经济发展之前受到进口农产品影响,使得本国农产品价格持续偏低,极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生态经济要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农业经济能够有效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供求矛盾,首先生态经济与农业经济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从食品加工到销售环节实现全程把控,其次二者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生态经济可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4、经济新常态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发展结构和模式上出现新的特点。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经济增长开始逐步放缓速度,其中贸易增长速度放缓明显。经济新常态对经济增长结构也提出内部调整和优化的现实要求,由传统粗放式转变为高效可持续发展模式。新常态下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解决好经济增速平稳转变问题,更好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全面推进农业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来看,由于相应制度限制,在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尤其是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缺乏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现象屡见不鲜,而且之前对于农村企业生态经济生产监督较为薄弱,很多农村企业造成的污染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管。部分地区为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在生产过程中忽视环境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农村生产技术落后,相对而言生产率较低,为获得高收益也不会考虑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背景,尤其需要农业经济实现生态经济的快速转型。
二、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优化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1、提高农民农业种植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循环高效发展,必须要从农民着手,做好农户思想工作,使农户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加强宣传引导,向农户科普环保知识,增强农户环保意识。政府在帮助农户制定好农产品的种植计划后,要给予农户适当指导,使农户了解如何正确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业土地的使
用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例如,农户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可以教农民利用秸秆发酵成可燃气体为农户生活提供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改善农村环境条件。
2、加强农业种植生产的现代技术措施应用
农村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因此,在推动农村建设时,要增加现代技术使用。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实现整体开发利用,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种植效率,同时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降低农业培育成本。可利用先进的农业设备,在农户种植时监督指导他们工作,有效提升种植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高效增长。
3、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实现农业综合发展
发掘自然资源实现有效利用,可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出现的破坏耕地、砍伐树木、过分开发有限的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极大损伤,或是由于火灾没及时制止,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对农业种植进行有计划的安排,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要注重保护林木,或发展林下种植,促进农业种植的开发应用,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4、逐步完善农业发展产业链
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学会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增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打开农产品的销路,实现农业种植的产销平衡。必要时对农户进行培训,使农户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实现农业资源的有效发展利用,完善农产品产销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结束语
在新时期发展要求下,应开展农业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注重生态调节,政府要做好农户的思想工作,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法规约束,减少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生态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3(3):10-15.
[2]张宏,刘艳军,李瑜,等.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农业[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2):5-6.
[3]范毓芳.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19(3).
[4]罗劲秋.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调查思考,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