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梁艳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4期   作者:梁艳
[导读]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对庞大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挑战,当然档案管理也不例外。
        广西金广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社会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对庞大的数据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挑战,当然档案管理也不例外。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保存档案,提供档案,主要任务就是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检索、保存以及有效利用等。在大数据时代,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庞大,对于档案管理从业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当前的大数据背景下,探讨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措施
        一、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数据的内涵和特点
        1、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数据的内涵
        档案也是一种数据,但档案数据与一般数据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档案数据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保存单元、来源和关联三个方面。从保存单元来看,档案是以文件为单元保存的。这里的文件不是计算机文件,而是具备完整的内容、结构和背景要素的业务记录,因此,档案文件是逻辑上的数据组合。在后续归档过程中,数据归档的颗粒度相比文件归档更加细。从来源方面来看,档案文件一般直接在机关业务活动中形成,属于内部来源数据;而一般数据既可能在本单位内部形成,又可能从外部购买。从关联方面来看,档案文件之间的关联一般是其形成活动之中的业务关联;而一般数据之间的关联除了业务关联还会有技术关联,比如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同属于非结构化的文本类型。档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内涵进一步拓展。根据DIKW模型,即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的金字塔模型,数据在加工处理后成为信息,信息通过提炼成为知识。而在大数据时代,更加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关联技术可以跳过信息层,直接从数据本身中挖掘出知识甚至智慧,档案数据亦是如此。档案数据只有与其他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时才有新的应用价值,甚至需要进行跨领域的数据分析,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知识和智能,产生更大的价值。因此,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价值超越档案信息的凭证和参考价值向知识层面价值转换。目前所提倡的“知识化服务”“智慧档案馆”等也正是基于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内涵,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
        2、大数据背景下档案数据的特点
        首先,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时间跨度大。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产生的节点并非是来自大数据技术应用所产生的档案数据,追溯其整个产生过程应当还包括之前档案电子化、电子文件时代所产生的档案数据。大数据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我们正经历一个从档案数字化到档案数据化的逐步转变过程。从档案的数字化到档案的保存,从电子档案的保存到对更深层次的档案数据增值问题的关注,这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涉及的大量数字资源都应当纳入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管理的范畴。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据应当是传统档案数据和新时期实时产生的档案数据的集合。
        其次,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范围广。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据来源传统的电子档案,还包括了社交媒体文件、超大规模数据库、3D图形等形式各异的渠道;另一方面,档案数据除了包含档案内容、结构和背景数据之外,还包括档案部门在档案业务活动中产生的数据,以及那些具有长久保存价值但还没有纳人档案部门保管的数据,如政府开放数据、网站数据、智慧档案馆的运维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档案馆人和物全面感知的数据,即档案馆的建筑环境、设备资产、档案资源以及用户等主要构成因素的关键数据等。
        最后,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据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形式更加多元。档案本身具有历史的凭证性和记忆性,其属性以传统意义来看应该是属于滞后的。但在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更加突出了数据的实时性特点,档案学界也开始更加关注这些实时数据的保存以便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用。因此,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的形式不再拘泥于档案文件本身,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一条简单的微信推送。

另一方面,档案数据的内涵在大数据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档案数据超越不仅仅只是指代档案信息。大数据时代的档案数据内涵不局限于档案的内容,还关注以数据包为单位的多元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是一个总称。
        二、大数据背景下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档案法》的法律法规为要求,注重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科学的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同时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奖惩机制,督促档案管理人员更好地投身于本职工作。及时地收集、整理数据时代产生的数据信息以及影像资料,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及时地修复受损的纸质档案,利用当前的扫描、拍照等技术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转换工作的前期开展会比较复杂,但是建成之后可以更好地进行数字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此外,需要定期地对于电子档案进行维护、更新,发挥档案的信息价值。
        2、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思想政治水平高、专业技术过硬的档案管理队伍。需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整体提高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定期对于当前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进行档案知识技术培训,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数据分析、筛选的能力,以及电子档案管理的能力,这些都是要培训的内容,通过技术培训,不断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现代化档案管理服务。
        3、加强档案管理设施建设
        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除了有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外,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了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还需要有配备的专业设施,才能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人才的作用。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更新档案工作开展所需要的设备,此外,在档案工作管理中要融入大数据思维,可以和相关的大数据企业进行合作,加强对于设备和技术的研发,让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设备以及技术更好地发挥优势。将存储以及虚拟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拓宽合作渠道,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4、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
        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服务,因此,要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在这一理念下,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意识,开展编研工作和咨询服务,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主动地将数据资料库向应用人群进行推广。利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需求,定向地将档案信息提供给用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结束语
        大数据的理念及技术正不断趋于成熟,必将在各行各业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现阶段数字档案所涉及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相关研究,能够实现对档案数据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优化与健全档案知识挖掘所应用方法及模式,为更为优质的档案知识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民.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7(5):122-124.
        [2]柴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档案管理研讨[J].黑龙江科学,2017(24):170-171.
        [3]姜晓波.浅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途径[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9):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