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13028119860506XXXX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行业,在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因此,加强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视,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能够更好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至关重要。当今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是国家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国家发展中的关键。因此,将生态观应用在建筑行业中,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环境;相关性
1生态建筑概述
生态建筑是指基于人类生态学角度,从自然、人和建筑三个方面进行。从建筑的环境角度出发,运用工程技术和理论,设计出一种能使三者和谐统一的人性化建筑。生态建筑实际上是一种能源和自然相对平衡的系统机制,一个连续循环的综合系统,其中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建筑被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合理设计和组织建筑内外空间的物理因素,促进建筑质量能源的有序循环利用,在该生态系统的建设中得到充分利用。最后,使其建筑达到高效、低耗的目标。
2生态建筑与生态关系探究
(1)随着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由于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破坏性开发,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环境系统”产生危机。生态建筑评价因子有:水、能源、大气、土地固体废弃物、材料等,生态建筑与生态环境包含的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资源环境等因子关系密切。生态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正是对生态建筑的解析与诠释。其中,建筑建设尺度与生态环境要素高度关联,也是生态建筑个体评价的基本背景。不同的生态环境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对不同地域的生态建筑评价标准也不同。
(2)生态建筑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普遍性生态建筑,指通过“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室内空气质量、生态化管理”来定义。当生态建筑具体到个体时,其本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起一般建筑具有特殊性,即为“生态建筑的相对性”——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属性,基于这两种属性,在评价一个生态建筑时,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室内空气质量等评价因子,必须充分考虑所在的街区和场地区域、城市等空间特征,这种关系即是“生态建筑的生态联系”,因此,生态建筑离不开所处的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必须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3生态建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障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施工体系
为顺利开展绿色建筑施工工作,国家应根据实际情况颁布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管理条例与制度规范,对绿色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绿色建筑施工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无论是选择绿色建筑技术还是挑选绿色建筑材料,都可以用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同时出台各种计划,保证后期工作的顺利进行,严格根据编制的流程开展。完善编制制度的过程中增添管理条例,加强对缺乏管理经验与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
3.2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要求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过程中,各参与单位及各阶段之间相对独立,绿色理念无法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而且许多建设者对绿色建筑的概念理解并不是很到位,高造价与高成本的认识经常与绿色建筑概念混为一谈。现阶段,虽然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建筑工程项目在初期成本上确会较比于传统建筑略高一些,但从全寿命周期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却要低出许多。而绿色建筑在初期投资时较比于传统建筑会有所增加,但在运行和维护阶段费用的降低同样也十分明显,许多调查显示,绿色建筑在初期成本投入时,由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会导致建造成本增加,最多能达到10个百分点,但在长期运行成本方面最多能降低60%,因此,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的可行性十分巨大。
而作为国内建筑行业而言,应积极采用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执行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要求,将项目立项、策划、设计、施工、使用视作一个整体,采用统一的绿色建筑标准,坚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目标,着眼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协调,以绿色建筑带动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3绿色植物的应用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来说,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生态建筑中加强对于各种绿色植物的重视,使得各种绿色植物在生态建筑中充分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这首先要求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物的周围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种植和栽培绿色树木,这样能够使得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得到合理的绿化;其次,对于建筑物来说,仅仅在周围种植绿色植物是不够的,还可以在建筑物的外墙上栽种一些爬墙的植物,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当然,除了这两种方式外,对于建筑物来说,还可以在建筑物的楼顶种植一些绿色的植被,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物的生态环境价值。因此,充分利用各种绿色植物也是生态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方面。
3.4提高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水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为绿色建筑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更新其技术理念。对于绿色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立完整的体系,合理利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在用电较多的施工环节,配置相应的节电装置,减少对能源的使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另外,想要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在绿色建筑施工现场,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合理分类与回收处理,在施工结束之后进行统一处理,保证生态的和谐发展。
3.5灵活多适方法的应用
使用灵活多适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过早废弃的建筑物来说的,其灵活多适的目的就是通过合适的局部构造的方法来将空间进行重复使用。灵活多适的方法旨在实现建筑的二次利用,这样不仅仅能够充分发挥过早废弃的建筑物的作用,还能够减少重新建造建筑物的成本支出。相关的灵活多适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被保留的前提下将建筑物内部的空间进行分隔,每一个隔间用于不同的用途,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建筑物的作用,使得该建筑物能够具备多功能的特征,此外,通过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重新建造一个多功能建筑物的成本花费,既达到了减少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频率,也实现了国家节约资源的目的,这对于我国的生态建筑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充分使用灵活多适的方法也是生态观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方面。
结论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类拥有了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似乎“无所不能”,即使是工程浩大的移山、填河也能做到。但是,包含人类的万物生灵对环境污染的忍耐是有限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有限的,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对某个地区环境大刀阔斧的改变,引发自然界和生物圈的变动是必然的,甚至有时候对周围环境与生态产生不可逆的毁灭性打击。人类作为构成地球生态的一份子,只有走可持续发展方略,方能让人类与环境持续友好共存下去。今后的建筑设计中,更应“以人为本”,并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并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在建筑设计方面讲究环境协调友好,才是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的双赢方案。这才是人类建筑发展的良性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宏韬,赵天娇.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52):57-58.
[2]姜杰.建筑设计中设计生态建筑观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69.
[3]孙露.生态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8,4(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