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探讨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孙林林
[导读] 摘要: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身份证:37011219821016XXXX
        摘要:在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信息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对空间规划的策略也进行了调整,通过转变数据的思维方式来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以促进城市建设的稳定发展。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研究时,相关人员可以进行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通过充分应用云计算、GIS技术来进行科学化的研究。对于大数据国土空间规划来说,其主要倾向于对国土空间的战略格局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以利于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方法框架
        1大数据的含义
        “大数据”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性词语,通常用来表示数据数量多、采集广泛以及内容丰富的一组数据组合。现阶段,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迎来了信息爆炸时代,凸显了大数据的作用。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价值高、信息量大、信息丰富以及信息传播速度快等,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迎来了一场信息化战争。相比于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大数据的数据处理方式大有不同,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无论是工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数据的身影无处不在。很大程度上,大数据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等,并且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必须对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
        2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特点
        2.1数据来源与类型多元化
        从来源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包括以基础地理信息、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矿产资源现状、地理国情普查、基础地质、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等现时状况为主的空间现状数据集;以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市扩展边界、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等基础性管控性规划为主的空间规划数据集;以不动产登记、土地审批、土地供应、矿业权审批等空间开发管理和利用信息为主的空间管理数据集;以人口、宏观经济、工商企业数据等形成的社会经济数据集;以百度LBS开放数据、新浪微博POI数据、大众点评网等网页结构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形成的网络新兴数据集。从类型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不仅有文本等结构化数据,更包含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网络日志等非结构化数据,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务角度看,这些数据涵盖国土规划、国土整治、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布局、城乡建设、交通发展、生态保护等空间信息。
        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的量化分析中,基于传统数据(即空间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及社会经济数据集)分析的量化分析是传统空间规划及土地利用分析的基础,而新兴数据(即网络新兴数据集)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数据的价值越发凸显,最终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创新驱动力。
        2.2数据具有共享性
        随着数据的多样化与复杂化,为了利于人们对数据的应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尤其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中,数据的共享性特征对空间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数据共享性能够实现数据的透明化与开放化,相关人员可以对数据进行灵活地运用。与此同时,面对科学技术下的复杂环境,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也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国土空间大数据来说,其还具有较强的保护性,能够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管理,避免恶意行为造成数据的泄露与遗失。在规划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还需要对数据的获取与共享进行科学合理地协调管理,以实现数据共享的高效性。
        3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应用方法框架
        3.1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传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主要是在城镇现状功能体系、相关规划方案、发展政策或机遇、地方政府发展目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结合规划师自身的专业判断进行的空间结构布局。

实际上,空间本身并没有真实的意义,满足空间之上的人类活动及需求才是空间存在及利用的价值所在。因此,传统规划手段忽视了对城镇空间之上承载的居民活动和需求的科学分析或考虑。具体来讲,城镇空间的结构判断主要与其之上的居民活动分布特征及活动联系有关。一方面,可以采集手机信令、微信热力、微博签到、GPS等居民活动位置大数据,通过核密度分析方法对城镇空间居民活动密度及分布特征进行全尺度分析;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判断城镇空间内部各组团之间的活动联系网络及联系强度。同时,居民在城镇空间内的活动规律还会受到居民自身对城镇空间结构判断的影响,即其所认知的意向中心体系。这方面的测度方法可以借助于网络论坛或微博等文本数据和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商业中心”等关键词的提取来分析居民对于城镇空间中心体系的认知。最终,通过对城镇居民活动中心体系和意向中心体系两方面的分析,加之多年份的空间结构变化与规律总结,再结合未来可预见性的政策或机遇、重大项目建设等综合确定城镇未来空间结构。
        3.2打通数据获取及分享通道
        从来源上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的数据包括空间现状数据集、空间规划数据集、空间管理数据集、社会经济数据集等传统数据及网络新兴数据的。传统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是物质空间规划,基础数据以传统数据为主,而网络新兴数据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正方兴未艾,但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研究领域而较少应用指导实践行为,导致部分规划空有物质空间的“完美蓝图”,却缺乏能够绘制社会空间“科学蓝图”的城市居民行为、产业情况、公共空间利用等网络新兴数据指导。在规划实践中,数据获取及共享需要强有力的协调组织,能够突破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使数据获取及共享更为顺畅。
        3.3通过大数据应用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其自身功能和作用的掌握并不全面,对于相关规划职能的应用也并不够完善,这些都是缺乏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影响相关协调性和整体性的重要原因,而通过对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前国土资源的利用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对大数据信息的应用也能够更好地构建起具有整体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为国土空间规划构建起自上而下的协调规划方式,即通过对于大数据信息的处理,选择出最为合理的国土规划趋势和发展形势,并通过相关的宏观调控,完成对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
        3.4强化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
        如今,随着大数据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深刻化、广泛化,提高了对国土空间领域规划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的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大数据技术,并熟练应用大数据技术。同时,需要工作人员研究数据信息表现出来的规律,而后将其与国土空间领域规划工作中的规律进行整合,从而为国土空间领域的规划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数据凭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大数据技术,促进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与优化,以此提高国土空间领域规划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相关部门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管理、监督实施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做好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等作业,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梁鹤年.“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思维范式与价值取向[J].中国土地,2019(05):4-7.
        [2]刘效龙.“空间治理”与“生态文明”双线逻辑下的空间规划改革[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02):60-63.
        [3]薛金辉.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的规划关系研究[J].智库时代,2019(15):26-27.
        [4]岳文泽,王田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逻辑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03):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