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杨程
[导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天津百绿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  300384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有着3000年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古典园林本质上来说是一门空间的艺术,其艺术魅力离不开园林空间给人带来的独特体验,包括丰富的物理空间体验以及对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文化的体会和深思。研究古典园林空间,既有助于对中国古典园林本身进行研究,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在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化生活之中,人们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于良好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人们更需要轻松美好的环境去消除压力,放松自己的身心,这对于人们的压力释放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增多使环境景观设计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求。
        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历史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过程主要处在原始时代后期,贯穿整个农耕时代,涵盖工业时代前期。通常把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成萌芽、转折、发展、全盛、成熟五个阶段。萌芽期指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朝农业、工业具有一定的发展,为园林的萌芽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撑,囿、台便产生了,登台可通神,观四方,便于狩猎,狩猎和通神是传统造园萌芽阶段最基础的两项功能,因此萌芽期的园林成为田猎型自然山水林;转折期指秦汉朝阶段,承上启下,秦代皇家宫苑规模宏大,皇宫构筑成为当前阶段园林的主体,这个阶段可称为皇家造园生态林;两汉后期受文人影响,皇家园林由建筑逐步趋向于自然山水,推崇小型化,文人隐士的相继投资,标示着古典私家园林的兴起;发展期指南北朝阶段,传统造园体系成型,皇室、私家、庙宇、陵寝四大体系鼎立,构筑物作为造园人为元素与自然生态要素形成了亲近的调和关系,从此造园的规划向精致细密转变,上升到设计艺术的境界,为古典造园大发展创造了基础;唐宋是传统造园的全盛阶段,皇室宫苑的特征在规模盛大的基础上,更是增添了总体以及局部的设计处理。更是吸取百家所长,向文人风格所转变。私家园林融合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人园林观。
        2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应用
        2.1考虑基址现状,合理改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直存有因地制宜的说法,一方面所考虑的是景观创造中的基址原状,另一方面在整体布局方面进行调整,分配景观主次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大集中,在每个精致错落的园林上都会体现设计者对园林基址全面深入的环境分析。如何既能满足观赏游玩者的视觉体验,又能保持园林自然本色,从而体现当代所高度认可的人文思想,这是古代造园者高明之处。通过布局手法在既定的庭院中营造出虚实相间的艺术景观,却透露出自然风光,又点以亭台楼阁,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意识形态。
        2.2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营造良好的意境美感
        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将园林分为山水两大部分。如果我们在对园林进行设计之前,应该对这座园林进行深层次的调查,要根据其地形进行设计,要因地制宜。与此同时,还要依据水质条件确定植物。最后要根据地形与水质两方面因素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环境设计中,要选择适当的传统文化元素。只有因地制宜,适当的选择传统文化元素,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园林式景观设计中有良好的体现;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意境美感;才能使其环境更加的耐人寻味,才能使其整体发展得到大幅度提升。
        2.3空间布局
        公共空间设计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会直接受到公共空间分布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空间布局方面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就是利用传统文化元素来合理创造园林空间,巧妙分割现存的景观模式与框架,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园林景观的造景效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对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巧妙应用,合理选择传统造景方式,设计出美妙的园林景观。

以某园林景观为例,设计人员将传统文化元素——框景利用起来,巧妙转变了空间的虚实效果。通过本种设计,可以更加美观的切割园林景观空间,还可以在园林景观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呈现出一种中西交融的特征。
        2.4结合植物主题的人文内涵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通常会利用园林中的比拟等造园手法,将景观同我国相关文化相互结合,以一种抽象的展示方式,来展现古典文化中的内在意境。我国古代文人经常将植物赋予一种高贵的独特蕴意,只有充分挖掘各种植物的内在象征意义,才能合理有效开展植物主题营造。可以景观设计的多样形式:(1)仿山之形。通过用一些美观的石头代替小山或白沙,同时增加一些乔灌木头和白沙散落在园中,这会使得整体的构造犹如一个大型的盆景。(2)思水之意:基于以水的流动形状设计成弯曲的曲线,在水流动的过程中加以层层圈型沙石,将草坪与景观树的高低、疏密科学配置,从而展现一种柔和舒缓的视觉感受。(3)自然之意。在植物与铺装的相互结合中,以植物的自然属性为核心,融合铺装以及相关元素的不同特征,从而巧妙的展现自然之美。在景观配置中,将美景与建筑合理构造,形成具有空间感的艺术构图。
        2.5园林意境拓展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之后上升到情感、精神层面,形成写意山水园,对意境的追求是园林艺术的核心。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文等艺术形式的影响而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园林建造通常借助书画、匾额、诗文等形式来渲染不同的主题,营造园林意境。例如拙政园的远香堂,源于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以表达园主人超凡脱俗的志趣;与谁同坐轩,借用了苏轼《点绛唇》中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把园林的实体物理空间进行意境上的拓展。另外,也可以依靠钟声、水声、花香等听觉和嗅觉形式启发人想象,如拙政园的“留听阁”通过听觉触发人想象;留园的“闻木樨香轩”通过嗅觉传达园林意境。此外,文人雅士也会直接参与经营园林,将自己的个性、品质和追求融入园林建造,孕育了独特的园林意境和韵味,如司马光的独乐园等。
        2.6丰富庭院景致,园中理水
        在中国古典园林布置中,受道教思想“一池三山”“虚静为本”的影响,理水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成为智慧的象征。在形式上,水极具可塑性,可静可动,可细水流长连绵不绝,也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在作用上,可有利于空气流通,可烘托建筑,可拉伸空间感,可利于植物生长等等;在意境上,可移情寄性,可丰富周边景致,体现自然之景等等。水因其特性在古典园林中,有着连绵不断的感觉,荡漾园林中仿佛整座园林有了灵气,既满足造园中所需的自然景色,又可以寄托园林居住者的精神意境。
        2.7与城市主题文化相结合
        现代景观展示不能仅停留与过去,需不断开拓进取,同当下的城市文化相互结合。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景观展示作为城市形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充分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在景观展示设计中,基于城市自身内涵,渗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人们的心理行为与艺术形式有效的结合。如部分景观展示景观以绿色科技为主,通过科技创新结合绿色植物充分结合,基于大自然的风景体现该去的科技感与创新感。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园林空间作为活动和文化的载体,处处体现着建造者的匠心和园林的独特魅力。园林文化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现代设计应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把握其精髓,并将其精华之处融入现代生活新的需求和环境中,将现代与传统融合,而不是将传统束之高阁。
        参考文献
        [1] 胡立功.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布局[J].现代园艺,2014(20):122.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园林学会.2013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4.
        [3] 徐长贵,张晓娜,苏薇,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亭景观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2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