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吴晓光
[导读]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村的土地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麻城金地不动产评估测量有限公司  湖北省麻城市  438300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农村的土地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随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上的矛盾逐渐凸显了出来,土地作为农村最为重要的资源,可以说是农民们的生存之本,研究土地管理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借鉴。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引言
        目前,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土地承包作为重要的土地流转形式,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和农民之间把持紧密的关系,为保证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仍需改革与创新,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1当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1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风险
        通过集体土地的流转,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和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低的状况,但是现阶段,农村土地管理中缺少对集体土地流转的有效控制,使得集体土地流转中频繁出现风险问题。一方面,由于相关法律不完善,一旦集体土地流转阶段出现纠纷,就会难以解决,甚至越闹越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农民出让自己的土地,获得的补偿远远低于其在城市作为他用时的土地价值,国家对于土地的补偿多为一次性,而土地却不断地增值,这使得土地征用和补偿对农民不公平,久而久之,就会让集体土地流转引发社会不满,为土地管理工作增加压力。
        1.2政策宣传不到位
        现在广大农民缺少对土地承包相关法律的认知,不能清楚地了解自身权益如何保障,各村委会部门欠缺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指导性意见。触及到关于土地承包方面的纠纷时,农民不懂得使用法律去解决问题,导致村民上访,对农村土地管理的新形势、新方法无法接受,不能及时有效的将矛盾在基层化解。
        1.3地方政府部门热衷于出卖农村土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越搞越好,尤其是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十分火热,通过卖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已经占据了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较大比例。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曾经的农村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大量的卖地行为产生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但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土地的不断减少。很多地方政府为了保证当地的财政收入,对出卖农村土地乐此不疲。还有一个导致土地出卖较容易的原因就是我国的政府对土地有绝对的征用权,政府可以相对容易的改变土地性质和发布对土地进行征收的公告,尤其是对于林地和耕地的征收更是如此。农民们的土地使用权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农民们的自我意识很少会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也是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之一。
        2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措施
        2.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目前,农业发展趋势越来越好,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也尝到了甜头,看见了希望,但是,若想要进一步对农业结构做新一轮的扩大和调整,就要充分的认识到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土地的问题,才能实现地区规模化经营,尤其是村镇相关部门,必须严谨对待土地问题,提高对土地流转的认知,在进行农业规模调整时,做到正确引导。1)成立相关组织机构。由于农民不了解与土地相关的知识,在进行土地流转时,缺少合理的流程,使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管理者的工作难度,所以针对土地承包管理,应成立对应管理部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大多数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时,未签写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都只是口头协议。

基于此,为了保证土地流转的规范化,要把涉及的相关问题重新整合,完善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管理,对农民开展维权意识培训,规范土地流转合同的签写。做好登记工作,相关部门做好备案,若在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后续工作可以有效实行。2)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引入专业人才,详细掌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办法》等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保证随时解决基层人员遇到的问题,明确土地管理涉及到的法律,对农民群众进行分析,生产者仅持有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在集体,不可擅自进行土地买卖,土地承包过程中,要确保生产者的利益和权益,避免在土地流转中产生严重的损失。3)做好土地流转合同备案,完善全村土地承包备案制度,对进行转让或者土地流转的人员,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登记备案,严格规范。
        2.2政府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
        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阶段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政府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具体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政府部门需要聘请专业人员到农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的宣传,并为农民讲解土地政策、法律制度,让农民遇到不合理情况可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在农村土地承包阶段,每一位农民都要清楚自身的权利,有权利决定对土地的流转期限和流转方式,并对土地补偿款和补偿标准进行互相商讨,有效保证双方利益,确保农村土地管理工作质量。
        2.3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
        要合理确定有偿使用范围和标准,除法律规定的农村一户一宅的法定面积可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使用政策外,超出一户一宅法定面积规定以外的宅基地和其他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都应当纳入有偿使用范围。使用标准要与占地面积和土地等级挂钩,按照“多占多交、少占少交,占好地(菜地、水田和旱坪地)和等级高(城镇周边、主干道沿线)的地加倍交”的原则,确定有偿使用标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以来,国家对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建立了完整的制度体系,而对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研究不足,制度不健全。当前,要依照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办法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
        2.4农村土地确权的实施
        我国政府对土地的确权十分重视,从2013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就开始明确了土地的确权和实施工作。针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复杂情况,国土资源部也给予了详细的情况解释和说明,对各级土地登记确权部门也进行了具体而详实的业务支持和指导。做到真正的全方位的、毫不遗漏的登记,要做到一手续一落实,以保证每一个手续都可以落实来源、去向和现场情况,同时保证掌握每一块地的手续落实情况。
        结语
        总之,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息息相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反之,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土地支撑和经济保障。当前,人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发展农村经济关注度很高,如何走出一条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更好地回应群众期待,就是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好新的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绘制美好蓝图。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三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稳步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土地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扎紧制度“篱笆”。
        参考文献
        [1]李春艳.夯实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法律保障:《土地管理法》十四年后启动大修[J].农村经营管理,2019(1):26-27.
        [2]陈朝光.关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8(1):235.
        [3]詹水芳,齐峰.上海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J].科学发展,2014(2):105-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