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兴义市七舍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兴义 5624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并且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很多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是以草原植被作为重要的饲养材料的。畜牧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也给草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本文分析畜牧业产业化对于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改善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产业化;草原;生态环境
引言
随着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类频发的自然灾害就是自然环境过度开发的结果。在我国草原地区,传统的经济类型主要以小规模的畜牧业为主。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草原地区与其他地区一样也开启了现代化的发展之路。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草原地区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草原的承载量难以承载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该背景下,研究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科学发展草原畜牧业产业化对于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近几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其速度明显加快,过度放牧也造成了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草原严重退化、草地呈现荒漠化的情况更加突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伴随着草地退化愈演愈烈,草地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气温快速升高,水分蒸发速度也明显加快,但是降水量却大幅减少,河流径流量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了断层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很多牧区草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缺水情况。此外,生物的多样性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天然草地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减少,很多珍贵的物种也都濒临灭绝,尤其是一些药用植物更是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1.2综合利用水平降低
很多地区在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传统的畜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将重心放在了单一的动物产品输出上,这种认知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占有草地以及砍伐林木的基础之上的。再加上很多地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社会事业的发展困难重重,草原资源的优势,包括人文和自然景观不能有效的和畜牧业紧密联系起来,草原资源的利用价值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综合利用效益得不到保障。
2完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2.1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畜牧业产业化很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也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影响。为了能够做好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需要对草原上放牧牲畜数量进行严格地控制,做到退牧还草。但是由于最近几年,牧区的人口数量明显增加,在完善生产方式的过程中,还是需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以草原量确定牲畜数量的基础之上,确定草原人口的承载能力,最终将其作为合理安置人口的重要凭证。此外,作为政府需要发挥出宏观调控的作用,严格禁止胡乱开垦草原情况的出现,将《草原法》严格的落实下去,通过法律监督草原保护等一系列的工作。与此同时,需要重视草原畜牧业科技上的投入,做好畜品种以及牧草的改良工作,要完善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来更好地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要构建检测网络,适时跟进草地资源动态,制定严格的计划,指导生产的有序进行,为畜牧业提供及时的生产服务,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落实下去
要想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工作落实下去,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和途径,针对牧区草地轻度退化的情况,可以通过围栏封育的方式,通过阶段性休牧来缓解草地的压力;如果草地存在有中度退化的情况,那么需要采取长期封育的方式,确保草地有着充足的修养时间,能够尽快地恢复生机;如果草地严重退化甚至出现了荒漠化的情况,需要采取草地的改良措施,进行半人工草地建设;退耕地或者是难以修复植被的草地,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的建设,从根本上提升牧草的产量;如果生态环境处于严重破坏的状态,那么需要考虑通过生态移民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农村区域,需要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质的人工草地,从根本上保证牧草的产量。在旱作的背景之下,单位面积的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传统的天然草地的产草量相比,增加了不止4倍,如果可以及时进行灌溉等,产量甚至能增加到7-10倍,而且草地的质量也能得到明显的提升,有效地解决春季和冬季饲料不足的问题,抵御灾害性天气对牲畜的不良影响。水量和肥料等充足的情况下,种植玉米和高粱等作物,并实现规模化种植,从根本上提升草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3提升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保证,尤其是于畜牧业的发展而言,为其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一旦缺少了优质的草原以及牧草的生长环境,就无法有效地发展畜牧业,更加难以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因此,需要提升牧民环境保护的意识,确保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草地资源的保护中,减少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情况的出现,这不仅仅是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一项重要的路径。
2.4完善相关法律并加大执法力度
完善有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是保护草原生态最有利的武器。对如何规划草场、实施什么样的措施来对草场进行保护,需要严厉打击哪些行为等做出具体规定。在完善相关法律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也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一项有力措施。建立草原执法大队进行巡逻,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破坏草场的行为,尤其是对于非法开荒、非法采矿等行为一定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加强处罚力度。
2.5加强有关草原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实力的落后导致了有关草原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极其薄弱,水利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不合理导致河流下游缺水;没有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也就无法分担天然草场所承担的大量牲畜啃食的重担。如果能够完善有关草原生态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延缓草场退化,保护草原生态有非常大的作用。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进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积极争取国家补助对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积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
结语
为了推动草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能将重心放在某一类资源的维持和修复上,需要将人的干预以及自然本身的力量巧妙的联系起来,实现自然平衡,借此推动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草原是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保障,对草原环境进行改良是提升草产量的前提保证,同时也是草高品质的关键,所以,恢复已有的草原生态建设,实现草原畜牧业经济系统的循环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彭玲萍.畜牧业产业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9,49(9):20-21.
[2]侯向阳.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4):1-9.
[3]李娟.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相关问题的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19,(13):8.
[4]朱家明,朱自安.草原生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6,(05):7-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