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与创新方法研究 刘丽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刘丽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不断的优化技术管理不但能有效的加快施工效率的同时还能保障工程质量,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身份证号:23118119810107xxxx  邮编:16400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不断的优化技术管理不但能有效的加快施工效率的同时还能保障工程质量,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具体而言,基于建筑工程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影响,倘若无法有效择选以及管理施工技术,将会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进而致使各环节施工操作无法顺利的开展以及进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1.1 施工材料
        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十分重要,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居住者的人身安全。但由于目前存在一些建筑工程公司只注重施工进度,没有专业人员来管理施工材料,对市场上施工材料的质量、价格得不到及时的认知,施工人员无法了解施工材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新型的施工材料也无法及时被应用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这导致了施工材料的浪费、降低了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可能会影响到居住者的居住体验。
        1.2 施工环节
        施工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是建设一个完整的建筑的必要条件。目前,在一些建筑工程公司的施工过程中,不同的施工环节之间存在脱节、联系不紧密的状况,这意味着该建筑工程的细节上会存在漏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骨牌效应,影响到整个建筑。并且,施工环节之间的脱节会造成施工人员的散漫随意,导致施工人员认识不到自己的责任,施工技术不过关,这会对建筑质量造成直接威胁。
        1.3 档案储存
        建筑工程的档案通常包括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设计图、施工进展、资金流向表等等。储存建筑工程档案有助于了解整个建筑工程并为后期施工做好方向的指导和资金规划。档案的不合理储存或流失会对建筑工程造成严重影响,为进一步的施工造成难题,对设计方案的合理展现、资金的合理使用都存在威胁。
        2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安全意识不足
        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们对于安全意识管理的重要性,现阶段该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施工作业人员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所以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最重要的前提则是,要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施工作业安全贯彻到每个施工作业环节中,同时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现场的监督管理执行力。虽然一定程度上我国建筑行业确实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管理导致安全事故的频发也是比较常见的。从这点来讲就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要,更别提是长久的发展战略,甚至一些人认为施工管理的欠缺只是片面的、单一的问题,实则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2 缺乏有效的材料管理
        材料作为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作业中比较重要的元素,在施工作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实际施工作业环节中,施工材料乱堆砌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其实在一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施工作业现场所涉及的建筑材料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依据施工作业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果对这些建筑材料不能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类,或是进行安放,就很容易导致这些材料在施工作业前就已经因存储不当而出现质量问题,再进行施工作业就会从根本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所以作为相关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引起重视,不仅为了保障质量,同时也能降低一定的成本。


        2.3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管不到位
        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仍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问题集中出现在建筑施工技术措施环节,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技术管理系统。建筑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缺少严格的监督机制。监督管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缺少有效监督和管控,且存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等现象。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业务进行培训,进而导致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类问题频发。
        3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控制措施
        3.1 充分掌握好设计图纸意图
        对于任何一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在实际施工作业前必须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所以要求施工设计人员要依据实际施工作业环境,到施工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进行施工作业图纸的设计。同时,还要与其他施工人员进行协商、沟通,针对设计的施工图纸中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地进行修改,只有经过严格审查后方能进入施工作业现场指导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在此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设计人员及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
        3.2 与施工单位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建立单位与施工单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虽属于两个分支,但是在責任主体上和权利上二者是相一致的。作为监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建筑施工中的监理作用,及时与建筑施工单位的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加强与施工作业人员的交流,针对建筑施工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商,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暂停工期,待审查结果合格后方能进行继续施工作业。
        3.3 加强建筑原材料的质量检查
        建筑施工作业中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原材料的使用。原材料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做好材料的检验工作。在真正施工作业前,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审查,通过专业的检验方式和检测标准确定材料的合理性,只有完全符合施工作业现场的原材料才能进入施工作业现场进行作业。此外,还要在原材料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后进行合理的存储,从某些建筑工程施工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质量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完全由施工技术管理不当所造成的,而是由于原材料的质量未能满足施工作业要求而导致的,不难理解的是虽然原材料在进入施工作业现场前进行了严格审查,但是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暴晒、雨林等因素则会降低原材料的标准,然而施工作业人员却忽视该因素,这就使得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则是不合格的,最终影响质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无论原材料是否进入施工作业现场或是已经进入都应该进行合理的存储。此外,在进行施工作业中,要选择施工环节比较适合的原材料进行施工作业,并不是任何施工作业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一致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4 提高施工技术人员质量意识
        施工技术人员作为建筑施工过程的主体,需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首先,监管单位总监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监管人员以及施工负责人员召开质量管理会议,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对施工工序实施三检制,要求经过监管人员的验收、签字认定,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经专职质监员签字,监管人员拒绝验收。
        结束语
        施工技术的管理优化策略关系到的不仅仅是建筑单位的经济收益,还施工效率与质量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加强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对策不仅可以使建筑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与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等情况,还要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技术管理优化,落实责任制度,保证工程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饶剑峰.浅析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江西建材,2016(19):284-285.
        [2]施海囝.论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149.
        [3]徐建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