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王译

发表时间:2020/5/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期   作者:王译
[导读] 摘要: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究和加以实施验证,如果能够结合现阶段智能化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目标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对实施业务过程中各操作单元加以适当调节,对各业务过程连接方式予以明确,以此为基础创建项目管理流程模型,充分发挥BIM技术在管理上的优势,与企业管理系统相结合,就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可视化及透明化程度,同时也可提升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
        身份证号码:32032219791001xxxx
        摘要: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需要不断探究和加以实施验证,如果能够结合现阶段智能化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目标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对实施业务过程中各操作单元加以适当调节,对各业务过程连接方式予以明确,以此为基础创建项目管理流程模型,充分发挥BIM技术在管理上的优势,与企业管理系统相结合,就可以提升企业管理可视化及透明化程度,同时也可提升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环节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
        前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智能化建设成为推动工程建设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BIM技术为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主要构成部分,势必将大幅推动建设领域改革。BIM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发展形成的用于表达工程建设信息的一种数据建模技术,借助BIM技术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维护、施工、设计等阶段的信息共享,实现实时数据交流、多专业协作,对项目安全、项目质量、各参建方利益予以保障。
        1BIM技术核心及应用优势
        1.1BIM技术核心
        BIM技术主体核心即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工程项目创建整个生命周期实时动态数据库,同时将此动态数据库作为基础,引入模拟仿真技术、智能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等建立虚拟化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并将实际工程现场相关信息借助所创建虚拟模型予以展现,从而帮助项目工程各参与方对工程相关信息予以实时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项目领域众多,且具备较强的变化性、复杂性,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综合度较高的项目管理主体,传统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信息因收集方式受限等众多因素,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相关信息无法被统一且标准化利用。
        同时,因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深化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间所提供的信息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难以依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现状开展科学且合理的判断,而将BIM技术应用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将突破传统施工管理模式中信息传递的局限性,BIM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所涉及的相应工程信息进行整合、共享至相应管理平台。建筑工程施工各参与方均可对信息予以实时获取,且借助管理平台完成建筑工程施工各相关信息浏览工作。BIM技术除了可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进行信息共享和管理,也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提前进行矛盾处理,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前模拟和直观展现,为工程顺利开展提供相应保障。
        1.2BIM技术应用优势
        BIM技术是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的技术升级和变革,应用于工程管理中可实现更直观、准确的管理效果,降低工程成本,促进工程进度,提升工程质量。这与其主要优势有着直接关联。首先该技术具有可视化优势,能够将工程设计方案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给设计人员,促进其更准确的进行方案修正和落实,也有利于技术人员更好沟通协作;其次,模拟性优势,运用BIM技术能够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模拟,实现全周期的动态管理优化,尤其对施工中难度较大、复杂系数较高的工程部分,通过模拟可提高对工程的管理效率;最后,协调性、优化性优势,BIM技术可以将项目整合为一个整体,各部门及环节的人员可通过对三维立体模型的展示对工程开展情况准确把握,有利于工程进度、质量的更好把控。
        2建筑智能化施工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1)通过建立BIM模型能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其中的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并通过可视化功能来迅速制定出设备的配置方案,同时也可及时对管线进行调整。
        (2)建筑施工中的管线往往较为复杂,通常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并不能够完全解决管线问题。而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通过定位功能来避免发生管线碰撞等问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缩短施工时间。
        (3)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更加迅速精确地设置工程量清单,从而避免发生变更而影响施工。
        (4)通过BIM技术能够实现竣工模型的建立,从而进行可视化的施工交底程序。


        (5)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在三维模型当中加入时间元素,从而完成施工的虚拟过程,进而更好地设计施工进度计划。除此之外,可以对施工各个阶段中的工艺进行反映,并对施工流程进行模拟,为管理者的施工组织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根据BIM模型来对施工场地、材料以及设备进行集成化管理,避免出现交叉施工的情况,对于施工进行整体控制,在缩短工期的同时,也为施工过程提供了安全保障。
        (6)通过运用BIM技术来进行建模,其中包括了建筑、结构、机电、设备以及环境模型,这些模型都对建筑信息进行了体现,通过这些模型,业主方可以对其进行数字化管理,从而更加及时地对其中的设备进行更新,使得建筑管理者和运行维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对整个建筑的控制和管理。
        3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BIM技术的特点和性能都得到了发展,除了为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提供建模之外,也能够满足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其他多种需求,这对于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1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BIM技术,设计人员可以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在完成现场勘察工作后,将勘察获得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利用BIM技术的建模性能,依据勘察数据来建立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模型,为设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另外,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完成信息交流和沟通,从而提升工作的协同性。
        3.2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技术、观念等方面的局限性,使得我国的建筑施工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建筑规模逐渐增大,且具备了多种功能和层次,使得当前的建筑施工比以往更加困难,这也是导致建筑施工效率低下最为重要的原因。通过运用BIM技术,能够将施工场地中的人员信息、气象情况、设备和材料信息进行集合,来实现施工的模拟,通过可视化功能来对施工工序进行直接反映,不但能够实现工程的合理调配,同时也能够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另外还能够通过BIM技术来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可及时发现并解决。
        3.3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运营过程中的应用
        通常来看,在建筑工程维护工序完成之后,那么建筑将会进入运营过程当中,由于当前的弱电设备维护一般是3个月时间左右,所以必须对建筑中的设备、线路进行按时维护和检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投入到运营过程后,负责运营维护的部门会将这部分工作直接交给施工企业,这会直接导致负责运营维护的部门无法对建筑弱电设备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一旦整个系统出现问题或者故障,那么整个建筑运营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可以通过运用BIM技术来是实现弱电系统的可视化,结合具体的运营维护方式来建立模型,直接将个各项数据提供给运营维护部门,这对于提升运用维护部门的工作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4结束语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技术的成熟,对于多个行业领域中的运营都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筑智能化施工是该行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在建筑智能化施工中运用BIM技术,为建筑智能化施工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应.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BIM技术应用和工程管理[J].智能建筑,2016,(2):13-17.
        [2]李乐.智能化在建筑装修装饰施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9):41-42.
        [3]池瑞文.BIM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智能化应用[A].天津大学、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第十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五:其他结构及现代土木技术[C].天津大学、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学术委员会,2018:5.
        [4]宋永涛.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化应用探索[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8):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