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生创新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动力,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手段。
一、新颖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有趣的导入是上好每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我在教学数学《找规律》时这节课时,我一反常规直入式导学,而是先和学生一起做一些有规律的活动,发出一些有规律的口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揭示课题。愉快的开场很快就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美化课堂,呈现兴趣
数学课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其原因主要是在被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能力得不到发挥。所以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特殊的教学内容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美化课堂,使得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疑惑,很快就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新的探究学习中。
三、和谐学习,展现兴趣
师生间亲密交往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的生成,老师鼓励的眼神,亲切的抚摸,亲柔的话语,往往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动力。身为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并给子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给子善意的指点和帮助,才能形成和谐融洽、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一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有怎样变化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待学生经过观察和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张丽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此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成绩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张丽,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感觉到她自己已经没有了信心,甚至想退却了。于是我走过去,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能够举手,老师特别高兴。
做个深呼吸,再慢慢的把你看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即便是有错,老师也觉得你很勇敢!”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完全正确!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和鼓励,还有什么困难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不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吗?
四、丰富活动,巩固兴趣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是和学生的活动分不开的,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和“活”,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积极参于教学讨论,参加一些游戏、竞赛,答辩活动,让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一门很精彩的学科。我在教学《统计知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2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五、结合实际,延伸兴趣
“数学的有用性”,是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精髓,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验证过的,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创设生活情景,采撷生活实例,与学生一起走进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
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个微型超市,标好所有商品的单价:“书包20元,文具盒6元5角,橡皮5角,铅笔1角,削笔器7元3角”……让孩子们轮流扮演营业员和顾客,买自己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增加学习难度“老师给你2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争先恐后地为我出谋划策。
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情绪,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了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当然,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创设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完成教学目标;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问题,养成良好的数学能力;在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