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建联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近几年,我国建筑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工程种类越来越丰富。其中,工民建是民用与工业建筑相互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工民建工程形式,混凝土结构和其他材料相比较,在可塑性、化学性能等诸多方面占据优势,是工民建施工期间的常用材料类型之一,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但混凝土结构建设与运营期间,出现裂缝问题在所难免,不仅会降低工程美观性,也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一些较为严重裂缝会损伤结构强度与耐久性,不利于正常使用。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引言
混凝土结构对于工民建工程是十分重要的。但实际上,常常会有工民建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情况,使建筑的抗震性、抗压性以及稳定性等性能降低,进而对工民建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使用寿命都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所以,相关工民建施工单位要明确产生结构裂缝的缘由,从施工和设计等方面来指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再通过多种控制手段来避免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
1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的必要性
1.1提高工程质量
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程,也会增加质量隐患。通过加强混凝土裂缝质控措施、采取防治方案、完善施工流程,可以更好地发挥混凝土的作用,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满足要求。
1.2保证美观性
当代新建工程的体积较大,所以裂缝规格也有所增加,无论是麻面裂缝还是横纵裂缝,都会影响建筑外观。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减少混凝土裂缝产生,做好选材、配比、振捣、保温等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顺利完成,从而减少裂缝量,保证建筑外观美观性,更好的美化城市。
1.3提升工程效益
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有着直接联系,裂缝问题会直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加强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减少裂缝产生率,可以减少返工或修补工作量,降低经济损失。
2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及原因
裂缝产生原因众多以下四类,一是荷载类裂缝,即混凝土结构受到荷载影响,发生过大的变形,进而产生裂缝,在受力部位、主要振动部位较为常见。二是温度类裂缝,即由于温度因素所产生的裂缝,常见于混凝土表面,如果昼夜温差较大区域,在其内部也会产生,其产生原理是热胀冷缩。三是干缩类裂缝,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混凝土主要材料是水泥,当水泥遇水则会变成硬化状态,水分减少,干密度增加,同时,混凝土体积也会“缩水”,水泥砂浆干缩则会影响混凝土细微结构,当干缩数值过大时产生干缩裂缝。四是沉降类裂缝,此类裂缝的根源在于施工,即地基施工存在问题,如土质松软,换填材料不均,或者是回填土没有夯实,则会发生倾斜性沉降,进而产生裂缝。如果是在冬季施工,则混凝土构件就建立的动土上,当气温回升,动土解冻,建筑也会产生倾斜性沉降,造成裂缝。
3工民建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3.1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1)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检查混凝土质量的质检小组,专门负责做好对混凝土材料质量的保障工作。
(2)水泥,一般建筑材料使用的水泥应该是硅酸盐材质的,不仅需要对混凝土和其它相关的原材料进行非常严格的筛选和质量管理工作,还需要监控混凝土可能发生水化热现象的时间。在进行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时,可以选用低热或者是中热的水泥,例如矿渣水泥以及粉煤灰水泥,这类水泥的使用,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降低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释放的热能,从而减少温度应力的产生,从而更好地避免由于混凝土变形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
(3)用水,混凝土在工民建工程中的拌制程序以及其他可能会使用到水的施工程序,都需要尽可能地使用清洁水源,如自来水或者地下水,从而可以防止施工中使用的水含有的有害离子使得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进而产生裂缝的问题。
(4)砾石,施工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施工之前的设计要求以及砾石配比的标准规范来进行对砾石的配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进而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3.2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
在设计混凝土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或规避结构断面形成突变现象而引起应力集中的情况。若发现混凝土结构或造型欠缺合理性,应及时实施补救或加强措施予以处理。混凝土收缩是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以上情况,可以把适量膨胀剂掺合到混凝土中,以实现对混凝土收缩情况的有效代偿,其有益于降低结构裂缝发生的风险。在具体设计中,若发现工民建高度>45m,则建议在混凝土结构中间位置规划后浇带,并把数量适宜的加强钢筋安置于后浇带两端,其目的是减少温度变化及应力不均对混凝土结构完整性形成的影响,降低结构裂缝发生的概率。在选择混凝土原材料时,建议选用级配较好的砂、石等,并确保其含泥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在在选择凝土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级别时,应充分结合混凝土结构的现实要求及其所在环境条件,最好不选用高强度水泥材料。为最大限度的优化工民建施工设计工作质量,要求有关人员一定要确立质控意识,真正认识到预防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必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技能水平,探析诱发结构裂缝的主要因素,在设计环节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完善工程设计效果。
3.3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
根据工民建施工区域的不同,早晚之间会有温差,并且某些区域比较明显,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纹。如果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很大,也会产生裂缝。为了加强对这种现象的预防,减少裂缝的形成并最小化室内外的温度变化,应减小热区混凝土的厚度。另外,为了降低材料的温度,应采取降温方式降低材料温度,使混凝土成形。可以采用浇筑冷却结构方法,将冷水倒入温度过高的区域,从而减少阳光带来的热量,抑制物料温度的上升。在室内,可以将冷凝器管连接到管的冷却壁上。在温度突然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建筑物进行保护,以减少温度快速变化引起的永久磨损。因此,有必要对温度变化问题进行最终分析,以根据每个区域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工民建施工决定。
3.4裂缝处治方法
3.4.1表面修补
在众多的修补方法中,表面修补是操作最为简单,见效最快的一种方法,但是此种方法的修补,也仅仅是针对存在建筑表现,且对整体建筑结构与安全不构成威胁的表面裂缝。通常情况下,表面裂缝出现在装修后,因此,可以从装修材料中选择与原材料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从美观角度考虑,则可以在材料中添加牛皮纸。
3.4.2灌浆嵌补裂缝
此种方法针对的是较大裂缝,且不可轻易拆除,但是对整体结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一种方法,即将浆液灌入裂缝当中,具体而言,其实施就是通过高压设备,将配置好的泥浆材料灌入裂缝,泥浆与混凝土无缝接触,当泥浆中的胶结材料与混凝土融为一体后,达到嵌补裂缝的目的。此种方法适用于宽度较宽,但是高度较小又不规则、不连贯的裂缝,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此种防范之前,需要对裂缝剔槽,可以人工进行,也可以使用机器,剔槽后方可进行灌浆嵌补,最后进行密封。此种方法对材料有着极高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混凝土剔槽表面有着一定的粘合性,如油膏。
结语
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还会对建筑的美观性造成影响,给建筑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要针对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民建工程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坚东.浅析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其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120.
[2]杨小怡,王东洁.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探析[J].河南建材,2013(6):92-94.
[3]王惠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