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教育领域提倡优先素质教育,也意味着当前教育更加贴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看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原先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只要求学生会就可以,但现在不仅要求学生会,还要要求其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解决问题上,为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方向。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新课改的推进下,对小学教育阶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原先的注重分数,到如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说明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增加我国的人才储备,教育领域需要坚持素质教育,全方面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提高,促进我国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
1、核心素养概述
什么是核心素养呢?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被教育期间通过学习以及各个方面获得的能力、三观、知识等方面,可以综合看待,属于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展现。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核心素养,不仅对于现阶段的学习非常有成效,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成长进步人人有责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学生拥有准确的自我认知、良好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知识技能、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等。本文以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为例,数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主要表现在其数学知识技能的应用、数学兴趣的培养等。
2、如何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1问题导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数学是一门充满问题的学科,学生在问题中学会应用,在问题中培养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其学好数学。新课改的推进要求落实学生的中心作用,这也就需要老师加强一侧引导,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也是通过带领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形式,提高其探究意识,让其在探究中建立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克与千克》时,为了强化同学们对克与千克的认知,老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问题的方式,“你的体重有多少千克?”“1千克等于多少克?”等,明确其对重量单位的认知,其他知识也是如此,可以通过选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让同学们拥有较高的探究意识,这对于培养其核心素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2将课本知识生活化
虽然数学知识看起来更符合抽象化的定义,但其实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非常紧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连接,将生活常识转化为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帮助同学们建立数学抽象思维,强化其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一课中,老师可以将课本上关于圆柱与圆锥的定义,分别落实了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例如圆柱可以举粉笔的例子,圆锥可以举帽子的例子,让同学们将搞不懂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或见过的物体,真正理解课本上其概念的定义,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除此之外,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用于当今的教学形式,这些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挖掘教学资源,真正提高自身水平,如此才能引导同学们展开学习。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握核心素养培养要点,通过采取有效手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必要时候老师还可以选择外出交流培训的方式,通过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本班级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2.4拉近师生距离,加强课堂互动
传统的教学课堂下,师生距离较远,老师站在讲台上,一昧的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学生对老师有着极重的害怕情绪,导致学生即使有问题也不敢去询问老师,对自己的学业造成阻碍。而在新课改推进之后,明确规定落实学生的中心作用,老师要通过采取有效手段拉近师生距离,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同学们有问题大胆说出,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新课标规定的要求,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结语:
推动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不仅是当前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核心素质的培养绝对不是一件小工程,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成的,其需要老师加强一侧引导,通过丰富教学模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洁瑜.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74.
[2]徐伟.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67+69.
[3]郭建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1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