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中的“折衷主义”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王琦
[导读]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夜兴起的一种风格思潮,又叫做新巴洛克式、模仿主义,“混搭”多种风格,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颇受艺术家喜爱。
        一、概念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夜兴起的一种风格思潮,又叫做新巴洛克式、模仿主义,“混搭”多种风格,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颇受艺术家喜爱。
        折衷主义(Eclecticism) 是一种哲学术语,起源于希腊文,意为“选择的”,“有选择能力的”。
        后来被人们定义为同时认同不同学派的学说和观点,也就是将不止一个学派的观点综合拼凑起来,表现出折衷主义特点的哲学家及其观点。折衷主义是将不同的学派观点结合在一起,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只是将各种学说机械地拼凑在一起,这种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将某种事物的多个特点这取一点,那取一点,进行机械的拼凑;在根本上的问题优柔寡断,只是将各个思想、观点没有原则性的、机械的拼凑在一起,杂糅在一起进行调和,没有自己固定的观点和立场。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很快,资产阶级已不再是为自由主义而战的斗士,他们的心现在只为钱跳动,连文化和建筑也成了商品。因此,以抄袭、拼凑、堆砌为能事的
        折衷主义创作手法占了主要地位。
        二、折衷主义建筑
        折衷主义在艺术中的表现主要在建筑的设计上,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作品。十九世纪上半叶至二十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开始流行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这些建筑师们会对历史上多种建筑风格和形式进行模仿、改造、组合等,集合了古典主义、巴洛克样式和具有洛可可风格雏形的样式。折衷主义建筑师们不会追求固定的形式,他们只是注重形式美法则,又被称为“集仿主义”,因为折衷主义在古典风格上加来巴洛克风格装饰,所以也被称为“新巴洛克式”。
        世界和社会都在发展,迎向更加多样的生活,因此旧样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开始要求出现新的样式。十九世纪,交通的便利,考古学的进展,出版事业的发达,加上摄影技术的发明,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以往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的建筑遗产。于是出现了希腊、罗马、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建筑,在许多城市中纷然杂陈的局面。
        20世纪30年代以后,对于建筑的研究日益增多。测绘、写生,摄影技术的发明都给来建筑史的研究以很大的帮助。这是的建筑史纯粹服务于模仿历史样式,于是,着重于建筑外表的特征、手法、细部等等的记录描写,给各种历史风格总结出一整套标准的特点。并给这些历史风格一个简单的评语,以便于业主选购。例如:古典主义代表公正,哥特式代表虔信,文艺复兴式代表高雅,巴洛克式代表富贵,等等。因此,建筑史里泛滥着的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而这种设计方法就叫“折衷主义”。


        三、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1861-1874年) 在建筑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折衷主义著名的代表作,它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风格,和谐、统一的构图是折衷主义建筑的显著特点。富丽堂皇、气势磅礴、精雕细琢是它最显著的特点,巴黎歌剧院被称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雅致和情调,同时它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巴黎歌剧院是可以表现出巴黎建筑的建造水平的, 它也是最能体现出法国建筑继承西方古典文化, 同时在古典文化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
        厅中悬挂着各种颜色的水晶灯,晶莹剔透的视觉感受十分具有洛可可的风格,红色的、黄色的、金色的、银色的、绿色的都有色彩鲜艳夺目,造型多姿多彩,十分的端庄、高贵、奢华。巴黎歌剧院的立面的构图骨架是鲁佛尔宫东廊的样式,但加上了巴洛克装饰。观众厅的顶装饰是一枚皇冠的造型,中央有巨型的水晶吊灯, 厅内的画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 美轮美奂,让人着迷。大厅内的顶棚装饰了许多的雕塑,镀金的质感非常华贵、优雅, 这与皇冠造型的装饰十分呼应,营造了皇家高贵气质的氛围。门厅和休息厅非常华丽,被许多巴洛克式风格的雕塑、挂灯、绘画所填充,十分豪华气派。它的楼梯厅有着三折楼梯的设置,构图非常饱满,是建筑艺术的中心,也是交通的枢纽。
        这座建筑内,很多的陈设和装饰让人分不清是洛可可风格还是巴洛克风格,或是分不清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
        四、结语
        不少哲学家在谈论到“折衷主义”这个词汇的时候,更多的是采取否定的态度。而在艺术界,折衷主义只是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艺术类型。享有盛名与权威性的 ?不列颠百科全书? 说:“折衷主义总是在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建设性的思辨时期以后产生, 特别是在先前那些拥有杰出才能的思想家之间的争论达到一个较晚的阶段时出现 。”也就是说,在经过一些时期后,折衷主义是必然会出现的,在进行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激烈争论过后是容易出现折衷主义的, 但折衷主义并不是对艺术家创造性的否定。理论向大众传播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折衷主义, 但这与艺术家的创造性没有关系, 也与综合前艺术家思想创造的新体系有无价值没有关系。时代在发展,日益增大的信息量会让多元文化产生。这些“混搭”的文化风格,是对于新的文化风格的一种探索、一种尝试,并且折衷主义作品中并不缺少视觉美,所以我们应该包容的对待这些“混搭”风格。
       
        参考文献:
         [1]《巴黎歌剧院的“折衷主义”风格》,高祥生,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
        作者简介:
        王琦(1995.7-),女,汉族,籍贯:山东淄博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