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吴滟泽
[导读]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其重点和难点内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刚刚接触应用题,在理解和解答中会存在很多弊端和容易混绕试题现象。
        摘要: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其重点和难点内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因为刚刚接触应用题,在理解和解答中会存在很多弊端和容易混绕试题现象。所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在应用题解答能力,帮助学生走出应用题的学习困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培养能力
美国著名数学家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小学新课程学习与测评》规定的7个数学学习领域(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每一个领域有各自的目标与任务。通过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影响着各个内容的学习。一年级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第一年,要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习和思考来谈谈对一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几点想法。
        一. 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化。1.读一读。即读题,通过读题使学生了解题意,对题目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了解题中的情节和事理,知道题中讲的是什么事,已知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读题的方式多样,可以分角色读题。2.画一画。一是重点词句,二是画线段图形,把题中的数量关系具体形象得表现出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例用24-20计算,求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同样用24-20来计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从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与判断、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很多人常常认为数学学得好的人往往比较聪明,这并不无道理。因为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列出算式,营造了一个趣味浓厚的学习气氛,又大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整节课里学生思维显得异常活跃,达到预期教学目的。五、长期有效的训练,达到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需要长期、有效的练习。同学们的作业本,检查学生做题情况,及时查漏补缺。错误的及时更正,讲清算理。在课堂上练习两次,进行检测,效果显著。六、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入学时间短,各方面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收益者,而是一个积极投入其中的参与者。没有学生的投入,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去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具体的说学生应该从他们的经验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提高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要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把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探讨交流、学习。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下,解题能力才会提高。总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能力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都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地提高。
1、调动学生的数学应用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其感兴趣的学习具有更高的热情和好奇心,让小学生对要进行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可以使其快速投入学习和教学中。尤其是进行教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时,对于枯燥呆板的文字,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所以,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素材资料编写应用题,调动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积极性[1]。比如,可以给学生设计相应应用题,进而巩固相应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解题能力。同时,因为事件是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同时经过了学生的亲自表演,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提高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和解答能力,同时使学生感觉到应用题的学习和解答并不是很困难,会促使其积极参与和分析,进而增强其数学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能使学生走出学习困境。
2、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和分析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对应用题不会解答,是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读懂题目[2]。数学应用题当中,使用的文字和日常用语有一定差别,同时应用题叙述抽象、语句长,并且一年级的学生因为语文知识不是很丰富,进而对应用题的题意不能完全更好的明白。所以,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培养仔细审题和分析的习惯,让学生能对应用题更好的理解和解答。在让学生进行应用题解答前,要求其用心读题,在题目中寻找关键词和句子,对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解的问题进行明确,实施问题解答。引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进行应用题含义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对应用题快速准确解答。
3、进行数量关系有效分析
        应用题的解答,重点是进行问题分析。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分析。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会使小学生在看到前面的已知条件就进行盲目计算,而对后面的已知条件进行了忽略,进而不能对问题进行整体考虑。小学生会感觉困难,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可是能够考虑整体,结合要解答的问题进行条件寻找,进而对中间问题进行确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经验有效总结,合理巧妙使用各种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带领学生走出应用题的学习困境。
参考文献:
[1]肖晓波.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9(11):58-58.
[2]赵怡. 试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分析能力的培养[J]. 神州, 2019(9):184-184.
[3]董丹丹.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审题解题技能[J]. 新课程, 2019(13):98-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