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夏朱慧
[导读] 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摘要: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万象,生活万象蕴含科学知识。鉴于科学知识与生活万象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尝试将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将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以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等。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浅显论述一些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课堂
        科学在初中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学习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教师只有充分挖掘科学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实际价值,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一、构建生活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周边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的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种常见的生活情境,启发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物质的溶解性》一节教学中,为了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植物油分别滴人装有水和汽油的试管中,从实验现象便可得到它们的溶解性差异[1]。此教学情境下,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生活中人们常常为不易洗去衣服上的油污而烦恼,你知道为什么很难用水洗去呢?”为了再现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就可以在自已衣服上的一块区域用胶头滴管滴上几点植物油,学生们为此举而感到惊讶。接下来,可让学生试着用干毛巾来吸那块油渍,再蘸上水来擦洗,但衣服上总是留着深深的油渍。
        教师带着一份“焦急”问学生:“看来水洗不去油,说明了油能溶于水吗?”
        学生答:“不能。”
        教师继续提问引导:“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溶剂能溶解油了呢?市场上的干洗店能帮我洗去油渍,你想知道他们是怎样洗去油渍的吗?”
        此时,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小瓶液体,告诉学生这是汽油,再让学生将汽油用滴管滴到油渍的区域后,用毛巾一擦,油渍痕迹却很快消失了[2]。
        可以看出,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学生熟知但又感兴趣的生活现象入手,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通过再现“衣服沽上油渍很难用水洗去”这一真实的生活情景,为提出“除了水之外还有哪些溶剂?”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人到探究的过程中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生活物品进行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科学内容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验仪器和材料的选择,进行一些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操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操作中进行科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例如,运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就可以完成以下探究实验: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浮力成因的实验(加一个乒乓球和水);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的关系的实验;惯性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大气压的存在实验;空气是否有质量的实验;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实验等[3]。又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取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倒入少量酒精,放在热水中水浴,然后将瓶盖旋紧,将瓶口密封后取出冷却,不久后矿泉水瓶被压瘪并发出响声。取两个可以按在墙上的塑料挂衣钩相互挤压,尽可能挤完空气,叫两个学生对拉,学生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们拉开,一个模拟的马德宝半球实验用了两个小小的生活用品就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了。这样,学生通过随手可取的生活用品,独创实验并亲自参与探究过程,增加了亲切感,体验了趣味性,深化了对知识的感悟。
三、重视生活化教学语言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将科学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将某些事例穿插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以此及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积极利用生活化语言是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方式,这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活化科学教学中积极利用生活化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觉到科学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利用生活化语言来创新科学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活化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讲解《空气的存在》这一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取出一个透明的拉罐,用胶带将底部小孔封住,将拉罐装满水然后倒置过来,结果是:水不会流出。改变方向,用力将水甩出,水也没有流出来[4]。通过做实验让学生知道了水没有流出来的原因是,在甩水过程中,塑料片越软,拉罐密封性越好,空气阻力变小,压力变强;利用矿泉水瓶来研究浮力大小与液体排开体积的关系,物体沉浮条件,二氧化碳溶解性等科学内容,将生活中的材料充分运用在科学学习中,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像这样将生活作为科学学习的载体,实现科学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结语
        新课标下的初中科学教学有以下明确指定: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科学教学课堂,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只有不断的生活化初中科学教学课堂,才能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拉近学生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丽虹.生活素材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2):120-122.
[2]吴玮.科学规划生涯成就美好人生——以"规划初中生活"一课为例[J].辽宁教育,2019,(22):18-20.
[3]刘爱华.初中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文渊(中学版),2019,(4):149.
[4]曹继平.浅析将生活化策略融入初中科学课教学中[J].魅力中国,2019,(16):98.
作者信息:夏朱慧,女(1983.6.2),汉族,浙江湖州人,大学本科,初中科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科学、教育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