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写作课程的创新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期   作者:徐思
[导读] 在媒体行业技术与理念飞速进步、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环境中,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
        摘要:在媒体行业技术与理念飞速进步、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环境中,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本文从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的角度,探索提升新闻传播类人才的创新写作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传播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创意文化;优质内容
一、课程建设背景
在媒体行业技术与理念飞速进步,媒介融合不断深入的环境中,各种新媒体技术不断涌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完成学科的提升和进步,进一步解答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新闻学课程组力求从理论中寻求答案。
目前,媒体市场对原创内容的生产能力较为看重,在过去的专业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内容创作的技巧学习以及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忽略了内容创作的实践,新的市场需求对我们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新闻学专业采用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引领,让学生在做种学,学中做,从而适应行业的需求。
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更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删繁就简,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不拘泥于教材。在实践考核上,从全面考核的要求出发,力求通过整个学程对学生做出多元的个性化的评价。
二、课程建设目标
写作课程应该培养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将写作成为一种习惯。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类型化写作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更具备的是创新性思维能力,将创意思维与写作能力结合,成为复合型的写作高素质人才。加强与行业的真实合作,促进学生的内容产品输出,搭建行业输出平台。
新媒体视野下的写作课程将打破原有的写作课局限,深挖优秀作品的思想内涵,融合多学科,如新媒体、影视传播、广告、文创等专业,从顶层设计到授材料到课程实施全方位吸收各个学科的交叉点,以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和学习内容有整体且全面得把握。除了培养学生基础的读写能力以外,还要拓展学生写作知识应用的能力,和内容探究的能力。
课程分阶段建设逐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阶段逐步实现教师协同授课。完善并增加课程内容模块,并有几位教师共同备课、授课,论证课程建设框架。对第一学期的授课进行复盘,进行深度的行业及高校调研,最终完成准确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协同分院内外资源,建设课程产品输出平台。
第二阶段完善创课系统中课程内容建设,完成初级案例库的升级更新;结合前期教学反馈与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培训、访学以及参加行业会议等形式形成完善升级的案例库以及更新的课程体系。完成课程定制化教材的编写,实现课程作品在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得到行业的一定认可。借用一定的媒体资源可以进行课程的推广。


第二阶段打造课程的品牌影响力,课程作品在媒体发布的数量得到大幅度提升,课程成为新闻学专业的品牌课程,在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学生在多领域的内容创作能力得到认可,专业口碑得到提升。
三、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进行模块编组,按照多种媒体平台所需内容对教学体系进行编组。教学组织打破以往教学中的课时概念,突破空间时间的学习约束,模块化学习将有效编辑课程体系,实现不同模块与实践项目的对接。
(1)创新写作教学样式
写作样式,是指写作结果在长度、结构、表达方式、文体上组合呈现的特性。强调对文体的认识要从抽象的集合概念往下走,走向具体的文体,走向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的写作样式。最终,让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局限于写作任务的完成,而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创新写作活动设计思路
在活动设计中强化“完形”意识
与传统写作课程设计中“步骤”意识不同,创意写作设计的“完形”意识是指教师从整体性出发去设计一节课,其中的每一步骤、结构,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专业而精致的写作活动设计,驱散了长期以来笼罩于写作课堂的散漫与慵懒,驱散了笼罩于学生心头对写作的厌恶与恐惧。
(3)在活动设计深化“情境”意识
创意写作教学中,活动设计的创新,还体现在对活动情境的创设上,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写作教学中的“真实”:真实的读者、真实的情境、真实的写作类型。基于真实化写作的理念,写作活动设计也焕然一新。
(4)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将课堂教学环节和网络社群互动相结合。建立线上线下的写作群,网络社群的搭建,不仅使持续的线上讨论成为可能,更为重要的是为课程内容的输出做准备。形成基于双向互动的讨论区或线上学习社区,教师团队负责引导线上讨论及线下翻转,在互动中同学增进情感,交换信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探索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紧紧围绕“创新型写作”的概念,安排基础知识学习、学科活动融入、写作任务练习,通过对写作的素材、文体、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写一篇文章”式的沉闷低效的写作,把写作教学引向真实的生活,让写作教学与数字时代翻天覆地的写作方式、写作形态、写作功能接轨。
参考文献:
[1]葛红兵,高尔雅,郭彩侠,高校中文教育改革与“创意写作”学科建构[J]当代作家评论,2014(5):180-186
[2]汤凌云,中文创意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J]韶关学院学报,2019(2):64
[3]郭艳,浅谈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在民族高校的探索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A2)
[4]王海峰,创意写作的六次突围[J]文艺评论,2019(06)

本文系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GH19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