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9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有一次去堂哥家,正好碰到我上中学时的校长,他说:“这闺女,我认识,就是当年参加中考晕场的那个。乡一中把你培养出来了,也不回去教书,就留在市里。哎!农村不光是学生流失,老师也不愿去呀!”听了老校长的话,我很惭愧,想到一些学生小小年纪就辍学,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我的心一下被触动了:农村学校更需要我!我要扎根农村,做乡村教师。
关键词:农村教师;班主任
目前,我在农村已工作22年,现在高阳路小学任教,我校虽说是区直小学,但坐落在城乡结合部,学生都来自农村,很多好老师都陆续调离。其间,我也有很多次调往市区学校的机会,但都被我放弃了。今年,轮岗交流,我校老师中,只有我符合条件去沁园小学,但是,我又向领导申请,留了下来。很多老师问我:“多好的机会呀!沁园小学离你家就几步之遥,何必舍近求远呢?”我婆婆也常希望我离家近些,方便照顾两个孩子。可是,我知道:我也是农民的孩子!农村教育需要我!我老母亲常对我说:“一定得好好教人家的孩子,农村人不会教育,全指望你们老师呢!”我牢记妈妈的教导,更不会忘记我的教育初心:坚守农村,无怨无悔。
伟大的教育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教师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作为农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更是无私无畏,无欲无求,从不言弃。
一、做到心中有学生
2005年,吕英赞校长在高阳路小学任职时,有一次说我管理班级不严。我说:“我正在学习、研究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并恭敬的把这套书送到他的办公室,吕校长说:“肯钻研,说明你心中有学生,那就要做在学生心中有三分敬畏七分温度的老师。”批评我的人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吕校长的话引领我成长,在此谢过。
前年,我接任了一个各科成绩都在全区垫底的班。这班的家长、学生情况都比较复杂。接到这个班,我感觉像接手了一个烫手山芋。我深知:学生基础不好,高年级老师即使下很大的功夫,成绩也好不到哪去。正如白岩松所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但领导对我委以重任,我只能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威信者,天下之结也”,我先在家长、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在低年级,老师爱孩子,学生可能就会喜欢老师。但是,在高年级却不同,老师得有博学的知识,有过高的涵养,过硬的基本功,诙谐幽默的谈吐,才会让学生打心眼里喜欢。
为此,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彩的课堂征服了学生;我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活动,历练自己;我常进行不定期的家访,走进学生生活。
二、做到眼中有家长
作为班主任,实际上是带了两个班,一个学生班,一个家长班。家长很重要,特别是我们这儿的都是农村家长,不懂教育,还不重视教育。只有家长配合,班级工作才好顺利开展。家长会是老师树立形象的好平台。会前,我都会精心准备。会上,我和家长侃侃而谈,谈教育孩子的新理念、好方法,让家长佩服我是教育的行家。会上,我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让家长体会,我是真正的关心他的孩子。我给家长推荐教育书籍,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听中国政法大学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台湾曾仕强教授的讲座……让家长体会到我是真正的热爱教育。家长信服老师,家校合力,学生才更优秀。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
三、做到腹有诗书
我们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我家四口人有四张市图书馆的借书卡。每到节假日,我便去市图书馆借书来读,读《曾国藩》让我敬佩他:“宁可食无肉,不可日无书。”读《王阳明》,我佩服他的人生第一等大事:读书做圣贤。从善去恶,格物致知。我读更多的是专业类书籍。我一直告诫自己:我要尽力优秀,这样学生优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在学校的跳蚤书市上,我自掏腰包,给学生买了近百本课外书,又把自家孩子读过的书拿来,创建了班级读书吧。
我还引导学生读四大名著,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这个班,班风正,学风浓,让我倍感欣慰!
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在师生大会上做传统文化讲座;我们学校其他班级也在我的影响下全面推开课外阅读。
四、关注特殊群体
每个班都会遇到几个特殊的学生。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下面我们从一个案例说起。
案例:古希腊的“仇恨袋”——爱的向导
我班有个姓白的女生,她妈有精神病史,她爸的性格又异于常人。这孩子叛逆期还来的特别早,整天的家庭作业不写。在班里逮谁骂谁,没人敢理她,那小眼神都充满了仇恨。
有时还逃课。那天早上,我在班级微信群里,看到小白爸爸发的信息:“杨老师,孩子今天请假。”我就按惯例打电话过去核实,谁知他爸爸说“我没有发信息啊,我早上还亲自把她送到学校门口,亲眼看见进学校的。那条微信肯定是她拿我的手机自己发的……” 我赶紧去学校门口问值班老师,保安说,他见小白了,她说书忘家了,要回家拿书。我心急火燎地骑了电动车去她家。来到她家门口,大门锁着,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这学生去哪了?有危险怎么办?这时候各种危险的场面在我脑海中闪现……我觉得头上直冒汗。敢弄丢一个学生,那可是天大的事呀!
我就赶紧联系她爸妈一起找,找她时,我想找到她,我一定会狠狠地批评她几句。最后在平舞小铁路上找到了她,看到她时,我一句狠话也说不出来,拉着他的手说:“孩子,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悬着的那颗心才放下。
那时小白还给他爸一个劲儿说:“不想活,就想死”,我感觉到这孩子真的有点儿心理问题。我委婉地建议家长带她看看心理医生。家长却说孩子能吃能喝能有啥病呀?
在一次三八节活动中,我组织学生给父母写封感恩信,她在信中却写道,妈妈不给她玩手机,她就不如死了算了。正如:“手机带走了人们的无聊,也顺便把和无聊有关的伟大的东西一并带走”。接连在小白身上发生好几件事儿,我就在思考,也许我的教育方法不太正确。真是,盯着负面,就会产生更多的负面。
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班会课。课上,我讲了一个故事《古希腊的“仇恨袋”》: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 有一天,他行走在一条山路上,看到一个袋囊,感觉很碍眼,他就猛踢一脚,那个大袋囊非但没动,反而气鼓鼓地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恼了,又狠狠地打了几拳,踢几脚,结果那东西又迅速的膨胀,最后把山路都给堵死了,原来这个东西叫“仇恨袋”,遇到摩擦,就会膨胀。
我及时教育说:“我们几十个同学,生活在一个班集体,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你心中装着“仇恨袋”;学习、生活只会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最后,只会堵死自己的路。如果你心中装满宽容,那样你们就会少一分阻碍,多一分成功的机遇。否则你们将会永远被挡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甚至被打倒。”
同学们听得意犹未尽,若有所思。在虎校长的帮助下,小白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正如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的: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师爱如阳光,能驱散孩子心中的阴霾。
结束语:
“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从教22年来,我无悔我的选择。我愿“撑一枝长篙,向青草更深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我一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