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我国建国初期大力发展重工业导致我国的生态坏境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在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我国大力提倡生态环境的建设。水利工程在施工中对生态坏境会造成各种影响,虽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发挥出预期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建设的初期还是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给予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主要是对于发电、防洪防灾、灌溉等为目标的综合性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是为社会除害兴利,因此其具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其在修建的过程中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和修复方法来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这种不良影响的产生,努力加强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理念,在利用自然资源取得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尽力保护好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1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的多样性是保持生态平衡,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生物的多样性是不仅保证我们生活的地球多姿多彩的重要原因,另外其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多种生物共同生活的地球上,经过不断的进化与演变,才有了今天的这种和平共处的状态,所以每一种生物都是保持地球平衡的重要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看,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食物网,每一种生物都是食物网中的一环,因此每一种生物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旦其消失或者灭绝,将会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水中生态环境的多样新,根据以往的实践和数据显示,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的河流的调查发现,鱼类的数量和种类都有所减少,这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鱼的生存周期产生一定的影响,打破了它们的生存规律,使得这类生物无法按照他们往年的生存方式继续生存,因此一些适应力较差的生物就濒临死亡。另外,水利工程还会促使泥沙的堆积,导致河流的速度变慢,因此也会改变许多生物的行动轨迹,对许多鱼类的产卵繁衍的过程也会产生影响。其次,水利工程还会把河面抬高,抬高后对于土地上的生物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2对于局部气候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实施对于气候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水利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空气湿度产生影响,另外工程建设之后还会大幅度的增加周围路况的湿度,进而影响到周围的气候,不仅对于局部地区的降水量有着一定的影响,还会对温度产生一定的改变,在施工过程中,周围地区可能会产生低温效应,在施工完毕后,周围的地区则会出现气温升高的状况。气候是影响一个地区生活和农业的重要因素,气候改变后,本地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就会发生改变,最为适应能力比较强的人类来说,影响还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对于某些农作物的生长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习惯和生长周期都是与气候条件息息相关的,一旦通过人为的方式改变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的生长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对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其对于气候产生的影响。
1.3对于河流与生态产生的影响
水利工程之所以可以运用到发电和输电上主要就是利用了水的能量,对河流中的水的能量进行了一个转化。这样势必就会给河流的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改变。
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对河流进行改道或者截道的方式,大多是利用河流天然的地理优势,这样一来,河流的地理优势被用来发电或者其他目的,河流本身的自然结构就遭到破坏。比如,会导致河流中的泥沙的含量发生改变,进而造成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其次,还有的河流会对水文地质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库的蓄水会导致河流水位的下降,地下水位的上升,很可能会淹没河流附近的农田,水库蓄水还会对水量的蒸发产生影响,因而影响到附近地区的降水量。另外,在河流上建设水利工程可能导致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发生改变,使一些污水和废水无法正常的排出,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水利工程施工中加强生态环境的解决对策
2.1保护自然保护区
首先,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严格把控水利工程的施工地点,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一些特殊的区域加以保护,例如,在不宜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区等等地方出具具体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禁止在这些地方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另外,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把控对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审批,对每一个要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地点都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和把握,真正的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作来对待,加强每一个人的生态保护意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确定适宜的开发项目建设
在以往的水利开发项目中,往往会追求比较高的开发率,但随着我国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对于移民和补偿的费用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移民和更低的费用,要考虑到对于社会稳定性和耕地资源的保护。在规划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开发项目,不可以盲目的进行开发,这样不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使生态环境受到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要进行适当地开发和建设。
2.3改进水利工程建设的手段
改善生态水利建设的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在不恰当的水利工程建设工程中,其实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的是难以估量的,其次对于水资源的破坏也是极其恶劣的。因此,人们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的建设提出了生态水利的思想,生态水利的提出不仅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就是说生态水利不仅仅可以达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因此生态水利理论的基础就是:生态水利不仅包括了水利事业和水利工程的目标,而且还注重了环境保护,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以满足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水利工程首先应该遵循的原则就是安全性,对于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安全性有了保障之后,再去考虑其他的效益问题。其次,就是要做好水能源的规划,不能为了开发而开发,而应该按照一定的需求和原理,经过周密的考虑与实地考察,再决定工程的开展与否。
3小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像一把双刃剑,再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却也会在其他方面造成损坏,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该格外的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与其他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平衡的系统,从而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雪梅.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探讨[J].陕西水利,2016,(z1):209-211.
[2]石超.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建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14):48.
[3]孙静,李红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6):36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