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浅析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6期   作者:杜娟
[导读] 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渗透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摘要: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渗透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城市建设中依然需要解决诸多问题,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则是城市建设中的关键点,因此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1城市规划基本思想
         1.1国外城市规划思想
         在19世纪,国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扩展迅速,。为给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著名的英国设计师霍华德创造出了“田园城市”的观点。以公园为中心,城市城区呈辐射状向四周扩展,中间以6条主干道隔开,在城市外围种植一层树林作为隔离带,城市外设立工厂和仓库。但这种方法限制了城市的无限发展,不能满足众多的人口需求。英国建筑师恩维提出了卫星城镇的观点,在主城周边建立副城,作为居住或工作的场所。这种将工作区和住宅区分开的方式,可以提供更舒适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混乱的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20世纪,现代建筑运动兴起,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这一时期的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1933年《雅典宪章》发布,对生活、生产、游乐、运输等城市功能做出了规定,呈现出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如在市中心修建高层建筑节省占地面积,建设人车分离的高效交通系统,保证植被覆盖面积。
         1.2中国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城市格局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改变。中国城市规划起源于夏商周时期,西周洛邑城是我国有记载的最早的城池;战国时,采用外围城市护卫内城的城市布局,即“郭”护卫“王城”,呈现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现象;秦汉时,对城市进行了简单的功能区规划和具体道路设计;唐朝时,以皇宫为中心,采取中轴对称的方式建筑长安城;元朝时,仍以皇宫为中心,中轴对称建立三套方城。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都是以皇帝居住的皇宫为中心建立城池的,体现了皇权至上,护卫皇权的特点。近代以来,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规划开始改革创新。南京和上海都是以方格网道路把城市分开,将不同的方格设置为不同的功能区。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国引进西方城市的建筑理念,将“有机疏散理论”与“邻里单位”组合起来。将城市规划过程分成整体设计和细节规划两部分,使用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系数来对城市居民情况进行概括,规划过程更加科学合理。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设计者的理论知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且在设计中需考虑建筑设计、市政要求和景观设计等多个要素。城市规划设计发展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和方法,其可有效解决城市中的点、线、面问题。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前提,设计者需结合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合理利用工程技术条件,以建筑任务、目标和功能为基础选取建筑的外观、尺寸、空间组合形式和建材类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城市规划必须以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为基础。
         2.1城市规划设计制约建筑设计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很多沿海城市在建设中均采用强制性指标组合方式。以往的规划工作中,规定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控制组合方式,在建筑功能、绿化率、容积率及建筑高度等多个方面限制建筑设计。现阶段的建筑设计中,开发强度和建筑的性能及使用要求均发生了改变,建筑设计自由发挥的空间明显扩大,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也明显增强。
         2.2城市规划论证过程即为建筑设计过程
         我国主要以建筑设计可行性报告分析总结的方式,验证规划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这也是当前最为常见的互动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城市规划发展的早期调整阶段,以此推动城市规划的深入进步。在编制规划方案时,应将规划地段及重要节点为主要的控制点,并以上述指标为基础确定建筑设计方案及控制指标。
         2.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
         不同的城市均有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其对城市规划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将城市设计的理念渗透于城市建设的多个环节,科学处理城市地理与物质形态之间的关系,并协调不同组成要素和不同地域之间的关系,将部分抽象不易理解的规划指标具体化,从而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确保城市建筑在功能和空间两个层面,展现出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实践要点
         3.1因地制宜
         进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时,必须从其地方本土特色出发,相关设计人员应对其区域所处位置进行全面分析设置,因地制宜来对其自然生态进行全面平衡把控,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生态基础完善建筑设计方案,使城市规划的功能特性完全得到体现。
         3.2节能原则
         按照节能原则对不可再生资源进行合理专业的保护和节约使用,对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有限的进行科学的方案设定,结合建筑原理进行居住区科学规划的设计,确保城市建筑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城市生活环境以及包含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对住宅设计要从其布局性合理、节能低耗无污染的角度出发,针对生活排泄物和生活垃圾,进行生态技术处理方案设置。这个过程中可适度增加住宅区公共绿地,提升其屋顶绿化来确保整个城市系统绿化覆盖率完全达标。
         3.3加深生态联系
         以往常规的城市设计,相关设计人员主要针对各建筑物风格、结构、艺术性等方面特点做一定分析,不注重其整体生态性,造成最终设计效果中基础建筑设施及建筑物“过满”,城市绿化面无法达到相应标准,整个城市系统协调性失衡。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期间,针对建筑设计,应从加强各建筑绿化覆盖率,增加城市中心区建筑的绿地面积来提高城市整体绿化水平。同时还要从全局出发制定系统计划对整个绿化布局进行全面设置,注重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使其能够形成乔、灌、花、草结合的环向衔接绿地系统,确保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生态性能够完全得以体现。
         4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关系的有效路径
         4.1对城市规划进行科学设计
         城市规划一直是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发展部分,它具有促进社会更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城市规划设计当中,设计人员不能仅仅在外貌设计上下功夫,在建筑材料的质量、造型等方面也要加强重视,从多方面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对于城市规划应当进行科学性的分析,尽可能使其与各种社会因素共存,以此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为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一份动力。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内容越来越多样化,采用的技术也比以往传统技术更加先进。
         4.2建筑设计需依赖城市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在建筑设计当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在某些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不熟悉,不能使建筑更好地融入到环境当中。我国某地区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就是强行借鉴国外设计理念,在装饰上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但是并没有给建筑增光添彩,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被装饰物完全遮盖起来。这种设计只考虑到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忽略了建筑与环境的兼容性。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当中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设计,以此来提高建筑与环境的兼容性。
         4.3严格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
         设计方案是整个建筑设计的灵魂所在,想要进一步保证设计质量,那么设计方需要严格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在制定设计方案之前,建设方需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勘察工作力度,以此制定出与城市建设相符合的合理规划。制定设计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由专业能力过硬的设计人员制定设计大纲;大纲交予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完后方可实施方案。如果在实际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改善,并在施工完成后做好验收工作,避免出现工程缺陷。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期间必须以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生态环境为根本目的明确两者具体关系,以此注重其规划设计理念的时效性,这也是促进我国社会能够全面发展建设的关键条件。
         参考文献
         [1]罗晓园.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
         [2]徐虎.浅析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联系与协调[J].消防界(电子版).2018(24).
         [3]高震.新时期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