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贾振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6期   作者:贾振
[导读]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运用生态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建筑项目的生态设计水平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运用生态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建筑项目的生态设计水平,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建筑设计人员来说,要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特点与能源利用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生态设计,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生态策略在建筑工程设计之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生态建筑理念;建筑设计;应用
          0引言
          在新时代,绿色生态住宅应该做到以人为本、绿色环保的理念导向来开展建筑设计工作,从而改善其建筑的设计成效。绿色生态住宅是今后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方向,其设计的核心是自然资源,只有人们在剧组其中时身心层面与社会层面都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这个设计才是合格的。设计主旨是让人们能够和谐的与自然共处,且生活在一个健康舒服的环境中,以此打造出质量远超寻常住宅的绿色生态住宅,从而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前进。
          1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指在保障居住品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建造模式提高材料质量,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能耗,减少对环境破坏,增强环境适应能力的设计理念和生态建筑设计,是充分借鉴生态学学科发展成果,在保障身体健康前提下,通过对建筑形态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建筑材料性能,降低建筑能耗,降低生活噪音,保护周边环境,建筑与周边生态进行生态物质循环利用。
          2建筑生态设计思路
          2.1有效满足小环境发展需求
          所谓小环境,主要指的是和个体接触的微环境,包括温度、空气质量等众多内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从光、热与声等三方面入手,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要求的同时,优化生态建筑设计方案。
          2.2满足大环境发展需求
          大环境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项目自身存在的环境,通俗来讲,就是建筑工程建造与使用环境,在建筑生态设计环节,要求设计人员综合考虑建筑高度,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加强生态设计,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
          3建筑生态设计原则
          3.1生态平衡性设计原则
          建筑生态设计要充分利用生态学设计理念,设计人员遵守生态平衡性设计原则,根据建筑设计中的各项组成要素,高效利用物质材料,减少能源消耗,保持生态平衡,满足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需求。建筑生态设计人员还要遵守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打造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3.2节能性设计原则
          建筑生态设计人员要遵守节能性设计原则,从节能角度出发,提高绿色能源利用率,高效利用太阳能与风能,针对常规能源,要优化配置。在节水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可在建筑室外设计雨水收集体系,以及污水处理系统,保证能源得到更好利用。
          3.3因地制宜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好运用,设计人员要遵守因地制宜设计原则,对建筑总体环境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由于资源有限,建筑选址难度增大,很多城市建筑周围的绿色植被覆盖面积过小,建筑工程材料采用钢筋混凝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因此,设计人员要遵守因地制宜原则,加大绿化设计力度,保证建筑物与周围环境更加协调。
          3.4以人为本原则
          传统的建筑设计以实用为主,而绿色生态设计更多地融入人的因素———人的舒适度和审美观。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地形、地貌特点、日照强弱进行优化设计,建筑物尽量朝阳,保持室内充足的阳光,降低空调的使用率,节约用电;建筑内部通透性要好,能够享用自然风,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窗(包括玻璃幕墙)应该选用双层真空或者双层中空玻璃,减少噪声的污染。

室内装修材料最好选用天然材料,减少合成材料的使用,装修材料所产生的甲醛含量,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加强建筑物外部地面的绿化,给人们营造一个绿色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这一建筑理念贯彻建筑的全过程。
          4生态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4.1强化绿色生态意识,遵循绿色生态设计标准
          我国的绿色生态建筑起步晚、起点低,亟需培养一批致力于绿色生态建筑的规划设计人员及其建设管理人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扶持政策,鼓励设计实践,同时,完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深化从业人员的绿色生态建筑意识,提高对相关绿色生态设计标准的认知,普及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专业技能,从而促进绿色生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4.2考虑自然环境,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基础。绿色生态建筑的出现应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即借助环境的同时又不影响环境,以最低环境成本的运作方式作用于建筑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处理选址环境,在建筑朝向、布局形态及内部空间格局处理上,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合理、高效地利用日照、自然通风、雨水等对建筑生态节能方面的正面影响。
          4.3基于适应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应用
          随着对生态建筑研究的深入,生态建筑技术以及工艺得到快速发展,一些经济、适宜的节能技术手段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例如对太阳能的利用,使用太阳能集热器装置将太阳光照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为建筑内各功能房间提供热水,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又如通过安装智能遮阳系统,根据太阳光的照射角度以及太阳光的强弱调整百叶的翻转角度,从而达到减少太阳光直射,阻断或降低热辐射、改善建筑内部环境、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建筑设计中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适应性、经济性出发,选用适宜的生态建筑技术。
          4.4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精神始终是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予以重点践行的精神理念。该理念要求设计人员应该以人类实际需求为设计出发点,从多个方面渗入现代建筑领域以及生态建筑的理念内容,全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好可以从用户群体需求方面入手,秉持尊重人、关心人的设计理念,设计出自然、和谐的建筑作品。与此同时,借助绿色化、环保化、节约化设计理念,优化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及工作内容,以期可以尽早达到预期管理效果,并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
          4.5积极运用新科技、手段,推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进程
          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必须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继承与延续,强调在落实生态建筑学理念及知识的同时,应该积极运用新科技手段等推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进程。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建筑单位设计人员必须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即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渗透力度,确保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举例而言,设计人员可以借助太阳能资源等,加强生态建筑设计质量。针对建筑物的通风性能、采光性能等进行重点设计,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得以较好落实。
          结束语: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态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多个角度的分析,例如科学利用地下空间、做好绿化设计工作、提高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率等等,可以保证生态策略在建筑设计中得到更好运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贵晓.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建筑设计研究及应用[J].居舍,2019(08):86.
          [2]孙文佳,马佳丽.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09):79.
          [3]田军.建筑设计中生态设计问题与解决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28):85-86.
          [4]夏桂平,黄艳芳.建筑生态适应性设计趋向思考[J].华中建筑,2007(09):106-107+110.
          [5]石铁矛.建立生态意识走向建筑生态设计[J].新建筑,1999(0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