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及解决措施李小妮 任改平

发表时间:2020/5/9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6期   作者:李小妮 任改平
[导读]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摘 要: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水保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更加凸显出来,但是,工程建设期间逐渐显现出来的筹资困难、管理不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最终的质量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综合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和重难点内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本文从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基本概况、项目建设期间的难点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工期的工作提供助益。
          关键词: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解决措施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内容广泛,农田灌溉、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基础工程都包含在内,农村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农业生产的收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有较好的推动作用,是实现农田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受目前工程建设水平的限制,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和农村发展进程会直接受到影响,所以,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概况
          1.1基本属性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是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集合体。具体来说,该工程是在多个政府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建立的工程项目,并且相关建设者多会收到国家的政策性补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该工程建设完成后直接面向市场,建设方往往就是最终的受益方,表现出一定的非公益性。为了实现投资政策和具体投资方式的跟优化,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基本属性,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是目前主要的两大类别。其中,公益性水利水保工程主要表现为国家公益性、村民公益性两类;而非公益性主要表现为半完全市场经济、完全市场经济两种。总之,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复杂属性,客观上增大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难度。
          1.2具体范畴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具体范畴包括村级、地方、国家三级。具体来说,如果建设项目的所有者为村集体,由村民投资、劳作完成的,属于村级范畴,地方政府和国家部门会针对性的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如果建设项目是在市、县、镇等多层管理部门的投资下兴办,农民不需要参与劳作,能够为广大农民创益的,属于地方范畴;如果建设项目直接由中央政府规划、投资,农民不需要参与劳作的,属于国家范畴,大中型河流堤坝项目、大中型水利水保工程都包含在内。
          2建设难点
          2.1筹资困难
          水利水保工程的施工建设规模大、技术性高、内容复杂,整体建设质量的提升,需要加大工程成本费用的支出,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但是工程建设工作常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资金筹措较为困难。一般情况下,政府部门会在项目建设初期进行拨款,资金的来源方式较为单一化,不能较好地满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量,降低了工程建设期间的工作效率;而在项目结束后的试运营阶段,工程的养护、管理能够较好地增强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性,但是资金筹措困难、养护工作不到位,极大地限制了工程后期的使用效果。
          2.2建设过程不规范
          现阶段,我国的各项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规范性,具体表现为:一是重视度低。农村的水利水保工程受地域范围的限制,政府部门不能充分认识到该项工程的重要性,导致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能落实到位,异常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较弱,许多安全隐患显现出来。二是建设标准。工程建设过程需要严格依照行业规范和标准化要求,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会增大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工程的应用价值受到很大限制。三是管理工作。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承建部门主要是民办企业,管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对项目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整体的管理水平明显降低。四是专业能力。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自身对机械设备、技术工艺的应用程度,传统技术手段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质量。


          3解决工程难题的具体措施
          3.1关注工程建设的筹资工作
          政府部门要对水利水保工程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价值方面有充分认识,以长远发展理念来推动工程项目的资金筹措。第一种是公益类,水利水保工程项目的具体类型,决定了最终的筹资方式,工程项目的公益类性质决定了其建设规模大、难度高,只有采用国家全额投资的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出水利水保工程的功能作用。第二种是市场类,政府部门首先要对工程项目的性质进行准确判断,如果完全属于市场范畴,就需要面向市场集中资金;如果并不完全属于市场范畴,资金筹措工作就需要从国家和市场两方面着手。第三种是个体类,农村集体建设、农民个人建设两种范畴的建设项目,可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出发,适当地给予财政支持,使农民保有积极的工作态度。
          3.2优化管理方法
          农村水利水保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管理人员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管理工作,具体做到:一是定期以会议的形式,普及安全质量的重要性,并且对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具体问题集思广益,使相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施工意识,在充分的分析、讨论中,实现解决方法的最优化,谋求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项目建设单位要对招投标工作、合同内容进行严格管理,施工人员只有贯彻落实合同条文和规范化施工要求,才能更好地保障建设质量和管理工作效果。
          3.3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设单位制定的具体建设制度,在内容上要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发展状况,通过设置建设标准监管小组的方式,加强水利水保工程在建设细节方面的的系统性监管,更要关注其中的异常之处和安全风险,积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建设单位要在工程建设期间,以定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技术工艺提升培训、施工质量教育的方式,明确正确的施工规范,全面提升水利水保工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工程负责人要通过工程建设过程实行定期性培训、考试,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专业技能、工作效率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
          3.4注重成本管理,引进先进技术
          一般情况下,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每一项工作环节的完成,都会产生一定量的资金成本,合理的成本管理工作十分重要,能够增强工程建设期间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建设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消耗,为该项工程整体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具体来说,工程成本的合理管控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定期召开交流会的方式,推动同一行业的从业者沟通自身的经验和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工程建设期间的成本管理质量。二是积极扩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注重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不断地改进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机械设备、建筑材料、技术工艺,全面增强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性和环保性效益。
          4结束语
          总之,农村水利水保工程的项目建设工作,属于推动农村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但是其中存在的筹资困难、建设过程不规范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工程项目的实际质量效果,相应的农村发展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在建设期间的难点问题,必须加强相关措施的落实工作,通过关注工程建设的筹资工作、优化管理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注重成本管理和先进技术的引进等方法,推动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宋卉.关于如何破解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难题的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9):713-714.
          [2]谢梅.水利水保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3):179.
          [3]王丹.关于新农村建设中水利水保工程的思考[J].新农村(黑龙江),2012,(4):125,178.
          [4]田孟凯.浅论如何破解农村水利水保工程建设的难题[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246-246.
          [5]耿国彪.绿美乡村魅力中国——绿色中国十人谈聚焦绿美乡村建设[J].绿色中国A版,2019,(12):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