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总第333期   作者:喇秀清
[导读] 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属于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良好的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维护。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三中学 816000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学校教育对个体价值观的影响是全面系统、复杂深刻的,其有强烈的引导和规范功能。基于此,本文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教育 路径
  一、前提基础: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观念上层建筑,“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道德规范的综合体,实质上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的反映,是社会主义的精神自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囊括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不同内涵,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与核心价值观的与时俱进息息相关,为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具体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主导地位,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有指导作用,国家层面价值标准的实践会给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一定的助推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基于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在全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社会层面价值准则的贯彻落实是中国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属于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良好的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共同维护。
  二、根本保证:提升教师政治素养
  教师担负着育人义务和责任,其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教育各环节的收效。教师队伍素质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教师要不断增强价值观教育的自觉性,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己任,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切入点”,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学校需持续地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养。重视教师示范作用是由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的,对教师的模仿是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在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起着催化剂、润滑剂作用,促使学生在情感领域产生积极变化。


  三、重要支撑:构建科学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共同构成了教学体系,科学的教学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支撑。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学生掌握知识最直接的来源,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明确“教什么”的过程,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与时俱进,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结合地方特色编写校本教材,以便于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产生间接熏陶,关注的是“怎么教”的问题。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采取知识灌输和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而要使得教学的“伦理重心从自私的吸收转变到社会性服务的机会”,促进学生建构式与合作式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本身就包含了诸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诉求,学生在感受该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教学过程是使用得当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实践性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悉心引导学生理解认同教材内容。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进步和发展,考评体系应全面、综合,切忌“唯分数论”;考评方式应多元化,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挖掘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促进其成长与成才。
  四、隐性力量:营造校园文化场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地方,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存在,处于学校场域中的每一个主体自然而然都会受到学校文化的浸润。优良的文化氛围在个体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正向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场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校园文化场的营造要从校园硬环境和校园软环境着力。校园硬环境包括“学校的整体规划、空间布局和设计风格,有纪念性、象征性、激励性、装饰性的雕塑”以及教室、图书馆、学生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合理地规划校园建设,注重校园内人文景观的精神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意识。校园软环境包括“学校的历史、名声、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思潮、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校园媒体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其具有隐性教育力量,属于潜在文化。潜在文化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的头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从小树立跟党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静 杨佳佳 侯继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路径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No.488,(20)。
  [2]肖凤翔 贾金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