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跟习近平学用典为例谈学校德育与师德培养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   作者:杨丽
[导读] 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与师德培养有助与社会安定,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品德的要求。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八小 635000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与师德培养有助与社会安定,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品德的要求。学校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等方面下功夫,创新开展跟习爷爷学用典主题活动,用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师生情操,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培养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
  一、跟习近平学用典中道德品质培养的内涵及其意义
  1.跟习近平学用典中道德品质培养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经典名句,为中国政坛带来习习清风,大大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无论是谈论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事访问中阐述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立场,习近平都善于从诸子百家和历代文人、政治家的经典名句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收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效果,带给人们以深刻的思想启迪,精神激荡与文化自信。习近平善于用典,精于用典,堪称用典大家。其用典范围之广、数量之大、频率之高,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都非常突出。习近平古典文学素养深厚,经史百家,藏诸脑海,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他通过广泛采撷古人的经典名句,巧加点化,赋予其鲜活的时代价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和历史感;同时,这些典故与其大众化的语言配合使用,使得典故运用自然,与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习式语言风格。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时代,后经历代思想家不断地加以充实和丰富,提出了诸如:“敬民”“爱民”“重民”“尊民”“亲民”“富民”“乐民”等观点,形成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民本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夏禹、商汤、周武王、孔子、孟子、荀子、贾谊、刘向、李世民、张居正、王夫之、黄宗羲等人。

对于这些古圣先贤的民本思想精华,习近平在讲话文章中多有借鉴引用。跟习近平学用典中德育培养上概括起来主要有:首先,传统文化要求培养人的善良。人性的善与恶的区分,要明确,只有在明确的基础上,才能够懂的要扬善除恶。正如孟子所说“人之初,性本善”,表明了人生下来的本性善良。如何保持善良之心,需要引导和教育,这也是为什么古人要强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次,传统文化道德培养注重从约束本身,达到“成人”的目的。孔子一直强调“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可见自身成才需要进行人格的塑造。孔子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是对培养人品行的重要指导。其中在培养人的品行中强调了“仁”,是对人相处间的约束,概括了对待别人要有仁爱之心,强调了善良的本心。品行中“义”是对事处理的约束,描述了在处理事情上要坚持正确的原则行事。“礼”是对人平常行为的规范,也是培养一个人自身形象的基础内容。“智”是讲了人要学习,而且还要会思考,成为一个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信”这个内容更多规定的是人言行的统一,让人树立自我的可信任的形象。最后,中国传统文化在道德品质培养上,除了历史名人的著作外,还有中国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中,传承下来的坚韧和勤劳的优良品质。中国历史遗迹众多,如长城,这些遗留的古建筑无不彰显着中国传统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
  2.跟习近平学用典中道德品质培养的意义。跟习近平学用典中道德品质培养,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习近平用典的德育传承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化需求的人才。其次,传统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传承,需要将其优秀的内容继续进行传播。最后,跟习近平学用典,实际上是为师生开启了增强文化自信、坚持文化传承文化寻根之旅,也是汲取政治智慧、培养浩然正气、树立笃学精神的人生学习之旅,进一步滋养心灵情感、积聚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夯实基础。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德育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资源,开设系统化的传统文化德育课程。小学道德素质培养的教材应该进行有效的更新和系统性知识的完善。其次,除了完善教材外,传统的文化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记忆,而更多的是理解,所以教学的内容上要注意语言的平直和对传统文化解释的生动,结合实际的故事进行诠释,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解。
  2.理论结合实践,开展多样的传统文化德育培养活动。教师在进行德育活动开展时,应该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实际的需要在社会中展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样性的活动实践,这样德育实践才更符合道德培养的要求。
  3.加强师德建设,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德育培养相结合。为人师者,是表率。在加强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现在,教师品德的培养是必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是有很大影响的。因此,应该首先加强对教师道德品质的提高。熟读《习近平用典》一书,收看电视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书记用典》感悟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沉情怀,明白教师只有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其次,校园文化应该与传统文化中的德育培养相结合,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在其中,慢慢影响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是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措施。
  综上可见,跟习近平学用典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对梦想的执着与追求,激发了当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新时代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与师德培养对于全面培养师生的综合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深入,小学在加强学生德育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渗入,让师生能够在言传身教的校园文化中,慢慢地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和品质的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