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   作者:申宇芳 赵彩兰
[导读]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它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意识等价值。
山西省原平市第二小学 034100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它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合作意识等价值。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组合作 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理解合作教学的内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教学在很多科目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和运用。但是很多教师并不真正理解合作教学的目的和内涵,只是一味的模仿。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模仿合作教学是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的。这就要求广大数学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需要向学生普及合作教学的意义和内涵。合作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旨在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合作学习
  在明确合作的意义和内涵之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

在分组时,老师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实力达到相当的水平。老师还要尽量做到让每个小组的组员们的实力达到互补的一种状态,比如:A学生擅长口算、B学生比较有耐心、C学生比较积极乐观等。这样才能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有所长,从而能够达到一种互补的状态。
  在分配任务上,老师要给每个小组安排任务相当的任务,比如:第一小组是100道口算题,第二小组也应该分配到100道,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在分配完任务之后,要真正地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让组长带领整个小组进行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去,听听学生是如何合作学习的,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完成任务较快、效率较高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鼓励,当小组出现分歧以及意见不统一时,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帮助。总之,数学老师也应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基础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提出问题后,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之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又能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我是社会千万个人中的一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与他人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合作者。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χχ同学的思路吗”来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不断强化倾听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
  3.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合作时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