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数学作业批改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8期   作者:梅凤李
[导读] 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
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325000
  摘 要: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抓好作业及批改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从作业批改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产生动力,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讲尤其重要。因此,在数学作业批改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学困生,帮助寻求疑问,改正错误,培养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数学作业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作业 批改策略
  作业是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抓好作业及批改这一教学环节,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作业批改中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的爱,产生动力,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讲尤其重要。因此,对学困生的作业批改,我们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批改方式上,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尽量体现人文意识。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尝试与体会:
  一、明确目标,指引方向
  数学老师批改作业,一般来说,凡是错的就打“×”,打“×”后就让学生更正,如果再错,又再发下去让学生更正,直到学生“更正正确”为止。这种批改作业的方法有些不可取,尤其是对学困生来讲,因为学困生更正时很难发现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而且作业中的有些问题也不是打“× ”就能解决的。那么如何进一步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呢?
  1.面批。对学困生的数学作业批改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班级学困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并要求学生马上进行订正。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做对于促进学困生的转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
  2.眉批。近几年我借鉴语文老师批改作业时常用的方法——眉批,将眉批引入数学作业批改中,在数学作业精彩或疑问处加以眉批,肯定其成绩,也指出其不足,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困生做35×99+35的计算时为:“35×99+35=3465+35=3500”,我给她评了中等,并眉批“得数正确,但可以简便计算,你再想一想!”学生补了一种算法:“35×99+35=(35×100-35)+35=3465+35=3500”。我给她提高了等级,又眉批到:“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又在题目中“35”下边画了红线,以作暗示。果然,学生又补了一种算法:“35×99+35=35×(99+1)=35×100=3500”。我再次为她提高了等级。
  二、延迟评价,激励上进
  在作业批改中,教师经常会发现一部分学困生作业做的非常好或订正作业时正确率很高,可是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学困生又束手无策了,分析起原因是学困生因心理压力太大,怕作业错误过多,作业等级太低,在同学面前出丑,因此,在做作业或订正时直接去抄袭优生的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气氛,对学困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暂不评判等级的批改评价策略。学困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实在不行也可以等教师讲评以后再进行“二批”,只要学困生说明订正的理由,做对了,教师把所有的分数加还给她,如果讲不清楚,酌情扣分。这里要说明的是订正时最好让学生保留原来的错误解法,把正确的解题方法写在旁边或订正在白纸上贴到作业本里。对于订正填空题,则要求学生写出计算过程。这样对错一对比,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学困生认识自己的知识缺陷和弥补新知。
  三、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往往会产生悲观失望的自卑感,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有可能会由学困变成厌学,最终弃学,教师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应多给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其信心,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教师可以直接报答案让学困生与同桌互改,由于学困生长期被别人评价,一下子变成批改别人的作业,他们的积极性很高,批改得也会特别认真。学困生在批改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思考和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另外,学困生本身就缺乏信心,很怕在同学面前出丑,因此,在作业批改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适时进行表扬、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信心,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参与活动的价值。如:对学生喜欢的数学作业竞星活动,教师应给学困生一系列优惠政策,让他们也有机会评为“作业能手”。学困生有了学习榜样,有了赶超目标,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就更加自觉认真了。
  总之,在数学作业批改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学困生,帮助寻求疑问,改正错误,培养自信,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数学作业质量,充分发挥作业作为教学的延伸而应该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2005年,第10期。
  [2]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第1-2期。
  [3]严育洪 编著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报.数学版,2006年,第16期周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