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如何创设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发表时间:2020/3/2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6期   作者:王晓艳
[导读]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洙河小学 266600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教学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尤显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教学生学会在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铁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探究热情很高。通过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科学教材中的一些著名实验、发现事例,一些生动感人的名人轶事等都是真实可信的,会很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一生铭记,会追踪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创造发明的境界。
        如教学《光是怎样传播的》一课导入时,教师巧妙地利用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再如教《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时,讲述阿基米德揭开王冠真假的故事,阿基米德从浴盆水溢出来的启发而获得一种“直觉的顿悟”,发现了物体沉浮规律的故事。这些丰富的史料,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励学生陶冶情操、鼓舞斗志,培养其发现精神。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它是儿童的天堂。”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各种游戏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同时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


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不断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 
        例如:学习《正电和负电》一课时,在课前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玩气球的游戏。我给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个充了气的气球,要求他们在不借助教条、胶水、双面胶等粘合剂的情况下,将气球贴在墙上。我刚一说出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立刻勾起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开始出谋献策,并动手进行实践,有的组成功了,他们高兴地喊着:“老师,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在游戏中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学生玩得开心,学得也就轻松,从而他们就会乐学、善学。学生不仅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科学知识,而且加深了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随之增强。
        四、创设实验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特别要加强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科学规律。
        如在教学“电磁铁”时,我首先提出课题,让大家猜想一下什么是电磁铁,然后学生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电磁铁,并问学生如何加大电磁铁的磁力。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提出猜想:与电池节数有关;与导线粗细有关;与绕线圈数有关等等,然后我适时让大家针对自己的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动手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好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很显然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五、创设想象构思情境,激发课堂活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前提,丰富灵活的想象力是构筑知识的重要成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设置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去构思,培养学生的科幻意识。
        例如教学《叶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学生通过“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观察,发现罩植物的塑料袋内有很多小水珠,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塑料袋内的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从湿土里进去的吗?(这些水蒸气是从植物的体内跑出来的,植物体应该有什么构造,才往外跑“气”?)学生自然会想象出植物体表面应有水蒸气跑出的孔,这些孔一定很小,是肉眼看不到的。学习自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巧妙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去想象,这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
        总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情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学习、深刻地 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