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1月   作者:王钦珍
[导读] 想象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做起,儿童的天性活泼,每天总会在脑海中冒出一些随意的、有意的、创造性的想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份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王钦珍 黑龙江省前锋农场学校  黑龙江前锋156502
        摘要 想象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做起,儿童的天性活泼,每天总会在脑海中冒出一些随意的、有意的、创造性的想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份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  想象力  抓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句话精确地道出了想象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觉得想象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开始做起,儿童的天性活泼,每天总会在脑海中冒出一些随意的、有意的、创造性的想法。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抓住孩子的这份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抓住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特别符合儿童的特点,每一篇课文都能够结合内容配上了栩栩如生的插图,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就要利用好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认真看图,边看边想,假如自己来到了这里,你会看到什么,又听到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我在教学《比尾巴》,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们在一起比着自己的尾巴的作用,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由想象着,这样既拓展了文本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抓住生字、句子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阶段是学习生字的关键时期,每一册书都安排了很多会认字和会写的汉字,其中有很多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结合生字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趣味识字的方法培养想象力。如:学习“兵”字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记忆:“八路军在小丘下面练兵”,学生听完后,觉得学习生字就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地就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引领,学生就能举一反三了。如:学习“肤”时,学生就能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想象“月亮夫人的皮肤很好”;学习“裹”字时,学生能够联想到衣服里面包裹着果子……这种识字方法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又很快记住了生字。
        小学语文教材中语句生动,教学时,抓住文中重点的语句引导朗读,理解,调动学生的想象,如,我在教学《燕子》这一课时,文中“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到了,我们来到公园,公园里树叶绿油油的,花儿争相开放的美景。这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学生就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话。文中“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我先引导学生体会“春天的赞歌”的意思。脑海中想象一下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抓住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它语言简洁,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诗句,理解诗意,展开想象。如,我在教学古诗《游子吟》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借助课件,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即将离开家门准备外出之前的夜晚,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借着微弱的光为自己缝衣服,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他在诗句结尾处发出了赞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习到这里,我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会嘱咐他些什么?儿子又会怎样安慰母亲?写一写母子依依惜别的情景。有了刚才的铺垫,学生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就容易多了,这样既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学生的想象力又得到了发展。
        四、抓住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学生的个体知识与生活经历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尊重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课堂上,我们要精讲多读,指导学生设身处地,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如:学习《坐井观天》时,课堂中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文中的一句: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一部分孩子觉得“没见过大世面”的青蛙对小鸟的善意的劝告,应该读出劝告的语气,另一部分学生却认为这是“自以为是”的青蛙对小鸟的嘲笑,要读出挖苦的语气。这些不同的朗读感悟反映出了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五、抓住课文中“空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看似结尾了,但作者却又留给我们遐想,让读者揣摩,留下了文本“空白”。我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给文章续个结尾,可以延伸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可以补充课文内容,使之更为具体,还可以创造性的想象故事的不同场景所发生的结局。能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我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文章的结尾处写道:“狼恶狠狠地向小羊扑去”,新课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文中的小羊真的成了狼的美食了吗?聪明的小羊会不会想办法从狼口中顺利脱险呢?有了我的提示,学生的想象力就像插上了翅膀,他们想象出了很多种小羊脱险的办法。这样,孩子们的思维在填补文章“空白”得到锻炼,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六、抓住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每一个能够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拿起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所看所想。这时的教师不要拘泥于形式,发现问题及时点拨,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才会更活跃,想象力才能爆发出来,写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吸引人。
        想象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只要我们在备课中用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在课堂中运用适当的的方法加以指导,就能为学生创造出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