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践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11月   作者:陈丽琼
[导读]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教育使命。在五育中,德育是五育之首,美育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美育对德育有重要的辅助和促进功能。高中的音乐教育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在发挥音乐美育功能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陈丽琼
深圳市育才中学 518067
        摘 要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时代的教育使命。在五育中,德育是五育之首,美育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美育对德育有重要的辅助和促进功能。高中的音乐教育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在发挥音乐美育功能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音乐  德育  功能   途径
       
        一 、我国教育以美育促德育的传统
        我们国家历来有重视美育的传统,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春秋时期孔子教人“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也可以说是儒家的审美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非常关注美育问题。他最早译出美育一词,也就是美感教育。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早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首次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党和政府进一步发展、总结,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最新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其中德育是五育之首,所有的教育都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美育对德育的辅助和促进功能尤其显著。
        二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子曰:“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认为,如果一个人为人不仁,那么他所演奏的音乐也将不会是令人愉悦的。乐在于创造,是建立在《诗》的感性和《礼》的理性基础之上的升华,是二者相互融合于人的产物。贤达之人所奏之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乐是人性的最好的体现。古代的音乐不仅具有道德教化功能,还有德政功能。现代音乐教育早已打破了阶级界限,成为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
        高中音乐教育的重要功能美育功能,而德育恰恰是让人追求向美向善的人生境界,因此强调音乐的德育功能与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二者并不冲突,音乐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传播美、享受美的过程,教人向美向善,实现道德教化。


        三、 高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一)借助活动,发挥音乐渲染气氛功能
        德育的任务之一是德育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营造一种环境氛围,使德育对象受到感染,实现相互影响和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很多德育工作者通过组织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来实现环境氛围的营造工作。音乐对人的情绪的调动比语言更直接和快速,因此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选取相应的音乐,用音乐营造渲染活动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活动效果深入人心。比如针对高中生的作业数量繁多,学习压力巨大的现实情况,学校可以开展拓展放松的活动,音乐老师可以利用音乐美好轻松的特殊性,为学生选择一些柔美舒缓的作品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使学生环节学业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或者利用一些阳光正面的音乐作品让挫败中的学生振作起来,换个角度看待高中的学习压力,从而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
        (二)依托文本,实现音乐的以理服人功能
            音乐能够实现教化功能的优势之一在于音乐既有歌词又有曲调。特别是音乐的歌词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命运,与人的成长发展和情感表达有着密切联系。音乐的文本往往反映具体的历史概念或者抽象的时代性概念。无论具体还是抽象,
        都能给人智慧的启迪和思想观念的引领,可以实现以理服人的德育功能。比如反映阶级、民族、革命、解放等具体历史概念的音乐让人了解社会的阶级对立、民族的独立解放等历史。反映和谐、友爱、善良等抽象时代概念的音乐表达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德与美好愿望,侧重于表现人类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与珍惜,歌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陶冶情操、唤醒爱心与良知的作用。
        (三)学科交叉,体现音乐的以情感人功能
         音乐和历史、语文、政治这些人文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高中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教授一些表达特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歌曲作品时,要联系历史、语文、政治等学科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的历史背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总结文本表达的主题和核心思想、政治意义和时代使命等重要精神内涵,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时代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高中的音乐教育要通过活动,学科交叉等途径发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传递人类正能量的魅力和特性,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对人生进行深切理解和感悟,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追求真善美,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发挥道德力量。
          【基金项目:深圳市南山区教科院《中学音乐新课程中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的融合研究》(立项号:nsjy201904052)】
       
       
        参考文献
        【1】吴  杨 . 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分析。 北方音乐,2018、7:157.
        【2】逯林芳 。 浅析高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 。学周刊 2019、11:148.
        【3】林绿。 高中音乐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黄河之声。2018、8: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