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难点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作者:杨雯迪
[导读] 摘要:应用型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摘要:应用型高校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必须有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改革的方向。要改革教学方法需从考试方式改革做起,从考试内容结构到考试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
        引言
        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阶段,高校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多数应用型高校最重要的任务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教学过程,严重影响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方法改革迫在眉睫,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考试方法的改革。
        1应用型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意义
        1.1高校教学管理的需要
        在大学教学目标管理中,每门课程考试都需要全面的过程管理。对考试的每个环节不进行监管,考试管理的目标就无法达到。一旦考试管理过程中工作不到位,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考试也就会出问题,就无法达到目标。所以,要加强考试的过程管理,发挥考试目标管理的作用,以达到高等教育管理的需求。
        1.2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整体素质在下降,个体差异增大,学习能力在下降。目前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里比较娇生惯养,自我控制能力、承受能力相对比较弱,自觉性和约束力也比较有限。所以,在考试方面要多加引导、帮助及监督,保证其个人学习目标不出现偏差。
        1.3高校发展的必要性
        高校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人才质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量变的过程。改革旧的考试制度能够有效的调动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选择科学的考试方式,可以使考试目的、内容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一致,这样就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切实推进应用型高校教育的内涵发展
        2应用型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难点
        2.1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成为学校教学的常态。究其根源,一是当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多是在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应试教育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形式短期内难以转变;二是课程考试改革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紧密关联,传统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与偏重记忆的被动学习相适应的,多数师生还习惯于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也习惯于一考定成绩的简单考核和应试方式;三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远未到位,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也影响着高校相关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2高校现行考试制度制约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管理制度是课程考核的重要保障,只有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课程考核管理制度才能促进课程考核朝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可持续发展。当前大学考试制度存在的弊端还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教、评一体化;个别教师平时教学懈怠;甚至还有学生贿赂教师以求情送分;评分不公、光环效应等人为因素拉大了学生的成绩差距。上述原因使得考试起不到诊断教学效果的功能。
        2.3高校现行的教学设备、体系制约着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等的选择
        近年来,应用型高校教师也在不断探索考试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比如在课程考试中增加对实验技能、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的考核,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创新的考核方式很难推进,主要存在如下原因:采用大班教学的高校居多,教学设备台套数满足不了实践技能考核的需要;实践考核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的计算也没有科学的依据,打消了老师增加以上环节考核的积极性;实践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风险和不可控的因素,也让实践考核不了了之。

口头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运动技能等等值得考核也应该考核的内容经常没有被纳入课程考核中,误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背诵、默写。考试的题型固化在是题库里,内容来源于固定课本里,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轻松过关。
        3应用型高校考试方式改革的建议
        3.1 考试结构内容需改革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应该具备自觉的学习能力,而且是终身的,掌握知识,懂得应用,善于创新。应用型高校考试方式要改革,应摒弃只对记忆性知识的测试,将测试重点放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上。首先,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然后是学生获取资料、分析及写作能力,第三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在热点问题上检验学生的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应用型人才。
        3.2 考试方式需多元化
        以考察学生的能力为主,知识点的掌握为辅,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核。题型设计要多样化,要各种题型相结合,提高教师灵活运用各类课程考核方法的能力。为了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挑灯夜战复习考高分的考试方法,就要实现考试方式多元化。老师可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性质、特点和要求,采用各种考试形式,如:小论文、提交作品、报告、答辩、综合测试等考试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阶段性的测试并计入期末成绩,例如:每月考试、中期考试和课堂测试等,加强过程评估。考试的方式可以是闭卷、开卷、实际操作等。教师必须探讨和提出能够适应多样化、多频次(经常化)考核方式要求的课程教学方案,力争科学、合理、可行、可控;同时还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及考核内容,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及相应的学时安排。
        3.3考教评适当分离,强化能力
        目前高校教师讲授、出卷、评卷一体化,其方便、规范与指向明确等益处自不必谈,但不定期、不定课程地实施考教评分离,可以有效地避免其弊端。比如逐步完善理论课试题库,实训课实操考试等由该专业的所有教师共同设计,并根据专业发展动态进行更新,考试时由相关管理部门随机抽取试题库中的试题或者由其他专业专家来考核检验,进行集中评阅。
        3.4考试反馈需及时
        每次考试结束后,老师要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和考试成绩分析,对照课程培养要求,全面科学的分析学生考试结果,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给出评价。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调整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再者,课程考试需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知识、技能的不足,从而改善教学方法。发挥好课程考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新一轮发展的要求,要提高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社会用人单位的“大考”来确定,但那种“大考”反馈的信息相对迟滞,一旦不合格已为时已晚。因此,通过课程考核来把控教学质量的风险,最及时、最有效、最便捷。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虽然学在先,考在后,但其实课程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和先导地位。因为课程考核在发挥教学评价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教学导向作用。考核的评价和导向作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符合教育规律的课程考核及课堂教学方法和制度有助于优良教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傅雪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7):157-159.
        [2]张立华.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改革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04):87-91.
        [3]刘佳,张文,李晓梅.基于MOOC推进应用型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04):114-116.
        [4]庄华,肖贤建.应用型高校工科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09):32-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