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运动常见损伤的急救及其预防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作者:孙文文 杨丹
[导读] 有明显的受伤史、疼痛、肿胀(严重者皮下瘀血)、压痛、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分断裂伤处凹陷。
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小学 711301
  一、肌肉拉伤
  1.症状与体征。有明显的受伤史、疼痛、肿胀(严重者皮下瘀血)、压痛、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分断裂伤处凹陷;肌腹完全断裂“双驼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状”畸形。)、功能障碍。
  2.处理。(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裂时,一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二是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三是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3.预防。(1)要做好准备活动。(2)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3)运动负荷要合理。

(4)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二、关节韧带拉伤
  1.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症状与体征。一是膝内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二是膝内侧红肿、(2-3天后)瘀血;三是屈伸活动受限(半腱肌、半膜肌保护性痉挛);四是若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隙增宽和小腿异常外展。(2)处理。一是冷敷、加压包扎;二是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三是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四是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五是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3)预防。一是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性练习;二是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三是避免犯规与粗野动作。
  2.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1)症状与体征。一是有受伤史;二是疼痛(压痛明显);三是肿胀和皮下瘀血;四是出现跛行或功能丧失;五是若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距增宽,出现超常内翻。(2)处理。一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二是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三是按摩、针灸、理疗、痛点注射;四是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五是若韧带完全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3)预防。一是准备活动要充分;二是加强足部力量及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的练习;三是完善场地设施;四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1.症状与体征。(1)疼痛:疼痛多隐痛或牵扯痛,严重者出现刺痛或烧灼感,个别有夜间痛。(2)肿胀:急性期出现凹陷水肿。(3)压痛:局部骨面上有压痛,并可触摸到硬块压之锐痛(晚期)。
  2.处理。针对早期症状较轻者,采取:(1)减少下肢的跑跳练习。(2)局部热敷和外周按摩。(3)弹力绷带包扎患部,并抬高患肢。
  3.症状严重者。(1)停止跑跳练习。(2)弹力绷带包扎,并抬高患肢。(3)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4.预防。(1)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改进训练方法。(2)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过多进行跑跳练习。(3)要及时消除小腿部的肌肉疲劳。
  四、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症状与体征。(1)有明显的受伤史。(2)疼痛:由于滑膜受牵扯而疼痛,若半月板损伤没有牵扯滑膜则疼痛不明显。(3)压痛:关节间隙内侧或外侧疼痛。(4)肿胀:早期有积血和积液,慢性期有常有少量积液。(5)响声。(6)绞锁。(7)严重者骨四头肌萎缩。
  2.处理。(1)控制伤部活动,避免加重损伤。(2)肿胀明显者,可通过穿刺法抽取积血与积液。(3)采用石膏或夹板于膝关节微曲位固定2-3周。(4)加强骨四头肌的功能锻炼。(5)解除固定后,可采用按摩、针灸、理疗和中药外敷等疗法。
  3.预防。(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2)合理安排局部的负荷量。(3)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五、脑震荡
  1.症状与体征。(1)精神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数秒或30分钟不等)。(2)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扩大但左右对称、神经反射减弱。(3)清醒后,短时间内反应迟钝,出现“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2.处理。(1)使伤员安静平卧,头部冷敷,并注意保暖。(2)昏迷者,刺激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呼吸障碍者进行人工呼吸。(3)昏迷超过5分钟,瞳孔扩大且不对称,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后有剧烈疼痛、喷射式呕吐或再次出现昏迷者,说明脑组织损伤或继发颅内压增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4)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头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后遗症。(5)伤员康复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足站立平衡试验来判断能否参加体育活动。
  3.预防。注意纠正错误动作,提高保护与自我保护能力,遵守体育比赛规则。
  六、骨折
  1.症状与体征。(1)患处会形成血肿,同时附近软组织受到损伤也出现水肿。(2)出现青色或紫色的瘀斑,触之疼痛感强烈,若是要移动伤处则疼痛更甚。(3)功能受到了很大限制。(4)骨骼的中断出现异常的活动骨擦感或者是发出骨擦音
  2.处理。(1)封闭伤口。(2)止血。(3)临时固定。(4)伤员搬运。一是现场搬运。二是途中搬运。
  3.预防。通过运动改善身体平衡,增强体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