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作者:曹红杏
[导读] 本文从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阐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概述了语篇与语篇分析的含义,并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从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及读后活动探究如何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曹红杏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六中学  广东  茂名   525000
【摘要】本文从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阐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概述了语篇与语篇分析的含义,并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从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及读后活动探究如何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篇;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228-02

        一、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流动迅速的社会。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交流工具,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阅读课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里,很多老师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运用语法翻译法来进行阅读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是老师在满堂灌,学生学到了很多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要学会理解、分析、处理语篇信息,学会运用里面所包含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和语篇知识,学会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语篇分析理论的出现,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首先,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阅读习惯普遍较差,且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导致同一个平行班里学生之间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相差较大。其次,学生对于阅读方法掌握的不理想,表现在:习惯于通过语法翻译法,一个一个句子翻译,并研究句子结构,分析语法,弄懂句子层面意思。
        (二)教师方面
        很多英语老师仍然喜欢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注重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学习,重视记单词做语法题等。课堂呈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通常上完一整篇课文,学生对于文章结构理解不深,对于篇章的布局、信息的设置规律、主旨的把握等感到模糊,对语篇没有意识。英语阅读课堂仅仅是教师教授新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的手段。阅读完成后,教师也没有帮助学生进行能力的迁移。
        三、语篇与语篇分析
        (一)语篇
        语篇(discourse)这个词是美国语言学家1952年提出的。自此之后,很多不同语言学家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解读。国外学者哈利迪和哈桑(Halliday&Hasan1976)认为,“语篇是指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是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也就是说,语篇是不限制字数长短,不分口语和书面语,只要能完整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达成沟通交流的目的就可以了。国内语言学大师黄国文(1988)则认为,“语篇是指由一系列连续性句子构成的、形式上衔接、意义上连贯的语言整体。”尽管不同的语言学家给的定义不一样,但都表明了一些共同点:表达了完整的意义,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的特征。根据以上解读,我们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课文、高考试题中各种题型都属于语篇分析的范畴。
        (二)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这个概念首次提出者是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胡壯麟》曾指出,“语篇分析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哈利迪(Halliday 1985)认为,语篇分析主要是指在特定语境中的语言之间的关联性,对语篇进行分析的过程也就是在阐释相应语境之间的关联性。语言学家们认为,语篇分析分两种层面进行:宏观和微观。宏观方面的语篇分析强调语篇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主要从文章的篇章体裁、语篇结构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微观方面则主要从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结构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进行分析。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都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语篇进行理解,从而达到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运用语篇分析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下笔者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Book 1,Unit 4 Earthquakes为例,具体论述如何运用语篇分析来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读前活动
        本文内容是关于唐山大地震。课前首先让学生了解关于地震的一些常识,然后回答以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before an earthquake?”此问题目的是想要带领学生去思考和探寻关于地震前的一些征兆。引导学生通过看课文中相应的图片,然后思考并找出地震前可能会发生哪些异常的现象。图片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在脑海里激活了关于地震的一些知识,在图片与课文内容之间建立衔接。
        (二)读中活动
        这篇文章是一篇典型的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唐山大地震事件的记叙文。首先,笔者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标题和各段的首尾句猜测文章的主旨大意。接着,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What happened before the earthquake? What happened during the earthquake? What happened after the earthquake?”进一步让学生分析文章段落结构,按震前、震中、震后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各个部分的段落大意。根据这三个问题本身含有的时间状语提示,学生懂得从时间顺序去寻找关键词来划分段落。以上两个活动是从整体上让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主要是培养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文章框架、把握篇章的能力。
        除了宏观上理解文章的架构,还要从微观上体会文章的语言和组织规律。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文章的语言和组织规律体现在衔接和连贯上。比如,在文章描写地震中的段落,有这么一个句子“It was felt in Beijing, which is more than two hundred kilometers away.”此处的It指代的是前一个句子中所讲的“one of the greatest earthquakes of the 20th century.”等等。再有,二、三段分别有两个句子“Eleven kilometers directly below the city one of the greatest earthquakes of the 20th century had begun. ……Then , later that afternoon, another big quake which was almost as strong as the first one shook Tangshan.”这些句子中one…another…体现了语篇的连贯性。
        (三)读后活动
        读后活动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笔者设置了pair work活动,让学生任选一段课文内容,在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以interview的形式展现出来。
        Example:
        Paragraph 1
        Reporter: Did you notice anything strange before the earthquake?
        Survivor: There were some strange things …
        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活动要求并按照要求完成。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检验学生的输出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活动完成情况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
        五、语篇分析理论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师生们都摆脱了以往的传统语法分析法,不再纠结于整篇整段每个句子翻译下来理解文章内容,而是学会整体把握与细节理解。教师不再仅仅停留在关注语言形式上,还会从语篇水平上来组织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一堂英语阅读课下来,学生了解到文章如何布局与架构、语言文字是如何衔接与连贯等语篇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同时,教师创设了一个自然的语言环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湖南教育出版社[M].1988.
[2]胡壯麟.新编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谭坤.运用语篇分析阅读策略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素养[J].课程教学研究.2017(5).
[4]黄上水.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