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水路货运市场发展研究及培育方向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刘付运宏
[导读]
        柳州市交通局  广西柳州  545000
        通过深入柳城县、鹿寨县、柳州航道局、柳州泰升航运公司、官塘港、江口港等地及企事业开展水路货运市场培育发展研究调研工作,在大藤峡即将蓄水之际,以充分的准备抢抓柳州水运发展机遇。
        一、完善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高效运输水路通道
        (一)建设通畅的航道。目前新圩上游融江、都柳江航道等级低,是制约柳州市区上游水运发展最直接的因素。红花电站下游柳江、黔江水深不足是制约柳州市下游水运发展最显著的因素。因此,未来工作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待大藤峡蓄水后,及时启动红花电站—石龙三江口航段航道二期工程,加快红花电站下游航道建设,切实保障红花电站下游航道畅通并达到Ⅱ级航道要求。另一方面是继续推进上游融江、都柳江航道疏浚工作,切实提升航道等级。
        (二)建设与航道通过能力相适应的船闸,解决水路瓶颈问题。红花船闸在设计时重点考虑长途货运船的通过能力,而对区间运输的砂船通过需求考虑有所不足,目前红花船闸船舶通过量远远超过设计水平,融江上的麻石、浮石、古顶、大埔船闸也存在船闸通过能力偏低的问题。建议一方面是继续跟进红花船闸二期工程建设进度,争取在2021年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是继续推进融江及都柳江船闸建设工作,及时开工建设,尽快打通西南出海北线通道。
        (三)建设功能完善的港口码头。柳州市作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汽车水路运输货源充足而稳定,但因港口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等原因无法选择水路运输。因此,现阶段需加快官塘码头专业汽车滚装泊位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另外,柳州市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但目前未能实现铁水联运。官塘作业区规划有进港铁路,但规划铁路的终点仅到后方的物流园区,未能到达码头前沿,仍不能实现真正的铁水联运。因此,应加快进港铁路建设,解决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加快滚装船船型尺度研究与建造。柳州,甚至整个广西内河,还没有汽车滚装船。因此应根据广西内河航道特点,结合船闸对船舶尺度的要求,开展广西内河汽车滚装船尺度研究工作。此外,滚装船建造前,应与汽车生产商进行进一步交流,了解其水运汽车量需求以及汽车对运输船舶构造的相关要求等,根据滚装运输量需求,估算与水路汽车运量相适应的滚装船运力,建造滚装船。
        二、加强过闸秩序管理,提高船舶过闸效率
        船舶过闸时间长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内河水运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柳州市红花船闸过闸排队时间长,原因可总结为三点:一是通过能力偏低,二是船舶尺度多样,三是过闸秩序无法保障。红花船闸过闸排队时间过长是制约柳州市下游水运发展最直接、最显著的因素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船闸、船舶、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
        (一)对船闸进行扩建,提高通过能力。在港口、水利等管理部门及建设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红花二线船闸已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中。
        (二)推进船舶标准化建设。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定主尺度系列标准、标准船型指标体系,以及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船舶技术标准,禁止新建非标准船型进入市场;另一方面是加快小吨位过闸船、安全技术水平及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船舶、老旧运输船的更新改造,制定限航措施。在2011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公布西江航运干线过闸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及有关规定的公告》,柳州市长途运输船需通过西江航运干线西津、贵港、桂平、长洲等枢纽船闸,因此船舶尺度要求在《主尺度系列》行列内。但是,柳州市采砂船基本都是区间运输,大多不需通过西江干线船闸,不在此行列。柳州市内采砂船众多,尺度不一,影响红花船闸过闸效率。待大藤峡蓄水、二期航道工程完成后,红花电站下游柳江航道将升级为Ⅱ级航道,届时水路将进入繁忙运输时代。为提高船舶过闸效率,建议采取标准化船舶优先过闸等措施鼓励砂船进行标准化建设。
        (三)加强船舶过闸秩序管理。广西政府本着构建和谐社会,支持航运发展的理念,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船闸管理办法》。该政策出台后,切实降低船舶运输成本,保障船主利益,促进航运发展。但也无形中加重了水利枢纽运营企业的负担。电网公司对水电企业实行标杆电价,并不区分有无通航、防洪、灌溉等社会效益,电厂的上网电价中无法体现船闸建设、运行、管理等费用成本。船闸运营维护及管理费用短缺致使船闸管理人员减少、管理设施难以更新,由此增大了船闸运营、管理难度。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建议恢复船闸收费。船舶过闸费属于经营服务性收费,广西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过闸的各类船舶不分空载和重载,均按照《内河船舶吨位证书》记载的总吨位收取船舶过闸费。第二,建议船闸运营单位与海事部门联合办公,即船民在一个地方办结签证、收费、违章处罚等所有事项,并共同维护船舶过闸秩序。
        三、培育航运企业,增强企业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柳州,甚至整个广西,水运整体上向前发展,但多数航运企业生存困难。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市场原因,水运市场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供需关系波动较大。二是航运企业市场信息把握不足。柳州市内河航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还有许多个体户,对市场信息判断不准,当某些货种需求量大时,盲目增加运力投入,使航运企业负债过重,运力增大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下降。因此,航运企业的发展,还需引导与扶持。
        (一)加强水运市场的宏观调控。大藤峡蓄水后,柳州航道条件改善,加上红花二线船闸、码头逐步建成,柳州水运迎来新局面,届时部分陆路运输货物将回归水路,柳州市的船舶运力需求将有所增大,柳州现有的运力将不再能满足水路运输需求,需增加运力投入。但从整个广西内河水运市场看,船舶大吨位运力发展较快,珠三角市场原材料需求拉动力度不强,水路运价一再降低,由此可看出水路运输的运力已呈现出过剩的状态。因此,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市场走势,加强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引导新增运力指标的释放,避免船舶运力过剩,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引导企业实施联合共赢的发展战略。过去一段时间航道等级低限制了许多柳州工业企业运输选择,水路运输货物企业基本只有钢铁、水泥等企业,待红花电站下游柳江航道达到Ⅱ级航道要求后,应鼓励更多的工业企业选择水路运输。支持航运企业与货主企业加强合作,联合经营,引导货主与航运企业订立长期合作协议,促进互补共赢。引导柳汽、柳工、柳化、两面针、花红等更多的重要工业企业与航运企业订立长期合作协议,引导更多的货物生产企业选择低成本、绿色的水路运输方式,引导航运企业提高服务能力,更好、更高效地为货物生产企业服务,实现双方互补共赢。
        (三)加强对航运企业的扶持。坚持整合资源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强化扶优扶强政策导向,引导抗风险能力弱的航运个体户进行资源重组,对企业规模化发展,运力结构优化,企业融资、兼并重组等项目予以财政奖励或补贴。另外,对投资建造集装箱船、滚装船的航运企业给予贷款政策支持、贴息补助等。
        (四)加强对造船企业的扶持。柳州市目前只有一家造船厂,柳城县凤山造船厂。由于造船厂场地限制,造船能力为1000t~2000t。目前柳州的船基本委托贵港、梧州等造船企业建造。随着大藤峡蓄水,柳州市水运业的发展,柳州市造船业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柳州市船舶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需要相关政策支持。首先,进一步完善船舶制造业岸线使用和用地规划,形成船舶制造装备工业园。其次,政府给予船舶制造业适当政策支持。船舶制造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造船资金需求量大,专业性技术投入高,需要有良好资本市场来实现融资功能。需要政府做好银行沟通工作,引导银行向船舶制造企业提供卖方信贷或为船东提供买方信贷。另外还需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给予到柳州落户的船舶制造企业一定时期内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船舶制造企业到柳州落户发展。
        四、发展港口多式联运,推进内河集装箱运输
        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是实现“门到门”运输的有效途径,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柳州港口与铁路衔接不充分,是制约柳州市水路货运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快铁路、高等级公路与重要港区的连接线建设,实现多式联运。在多式联运的基础上,推进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一)建设以转运设施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枢纽。包括港口内部(或临港)的铁水联运换装设施、铁路物流中心(含集装箱装卸能力)、内陆港、航空货运中心等。柳州官塘作业区规划铁路专线、铁路货运站场区、仓储区、金融信息办公综合服务区等,目前还在开展前期工作。应加快推进官塘作业区相关设施建设,构建铁水联运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中转环节,实现铁水快速中转。
        (二)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目前柳州市“公、铁、水、空”各类运输方式主体绝大多数立足于自身固有的某种运输方式,经营载体也仅仅局限于单一运输工具。在当前的市场格局下,任何一个市场主体承担区域内多式联运组织开展工作,均有可能受到同行或其他运输方式主体的排挤打压。因此,可以尝试以政府部门主导、市场主体参与,在不增加新的准入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成立不同类型的多式联运经营人。
        (三)建设多式联运信息系统。以满足货主和多式联运经营人获取船、货、车、班列、港口、场站、口岸等动态信息的需求。但多式联运信息系统,需依托国家、自治区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远期,待自治区级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后,再建立柳州市水运信息模块。
        (四)规划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柳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在进行柳州港规划时,已考虑集装箱发展需求,在鹧鸪江作业区、官塘作业区、阳和作业区、江口作业区等均规划有集装箱泊位岸线,未来根据集装箱吞吐需求,逐步建设集装箱泊位。
        (五)完善港口集装箱运输设施。目前柳州港没有专业集装箱泊位、专业集装箱船,但阳和作业区多用途泊位可进行集装箱装卸,柳州市多用途运输船舶也可完成集装箱运输。现阶段,柳州集装箱运输处于起步阶段,可暂时利用多用途泊位、多用途船进行集装箱装卸、运输,远期再建设专业集装泊位、建造标准化集装箱船,逐步向专业集装箱运输过渡。
        (六)加大集装箱市场开拓。柳州市制糖产品、螺蛳粉、两面针、柳化的化肥、金嗓子喉宝、花红药品、纺织产品、电子产品等柳州工业产品适采用集装箱运输。政府及管理部门应引导并支持水运企业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和洽谈活动,吸引工业企业产品选择水路运输。
        (七)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可借鉴国内、区内水运城市扶持集装运输发展的经验,从土地使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优先过闸等方面提出加快港口集装箱发展的优惠、优先政策。如:广西贵港市出台《贵港市水路集装箱运输补助暂行办法》,对已稳定运行1年以上,且开行30航次/年以上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进行资金补贴;对于新开行且开行率不低于80%的集装箱周班航线,视其使用船型、航线密度、运营箱量等情况,给予连续3年补助。江苏宿迁市出台《关于支持运河宿迁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在运河宿迁港运行的集装箱航线实施资金扶持,对货运代理企业、货主企业进行补贴。
        五、推进港口与临港产业联动,促进工业与水运齐发展
        临港经济是内河航运是其存在、壮大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港口赖以发展的重要平台。柳州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发展基础厚实,发展经验丰富。柳州市产业园区基本临近港口布局。依托水运优势,大力发展钢铁、建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林产加工等临港工业,努力构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集群。
        (一)引进投资量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加强与央企、省企、跨国公司及民营企业的投资合作,全面推进“三维”项目对接,积极策划、生成、引进重大临港项目。
        (二)进一步加强物流商务、加工贸易、联运枢纽等设施和配套设施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中心城港区官塘作业区、阳和作业区、鹧鸪江作业区等具备与临港产业联动发展的条件,尽快完善仓储、钢铁深加工服务设施、进港铁路等相关配套设施。
        六、推进节能环保,建设绿色水运
        (一)推进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工作。柳州市目前还没有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货运船舶需到下游梧州、广东的船舶污染物接收点,才能排放污染物,十分不便。应加快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鼓励并扶持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企业发展,并依靠柳州市油污处理厂、生活污水处理厂、市政垃圾收集设施分别对船舶油污、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分别进行处理。此外,建立船舶污染水域应急处置体系,建立专业化水上污染清除队伍,构建绿色水运通道。
        (二)鼓励发展LNG动力船舶。LNG动力船舶因其较为明显的环保优势,一直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推进项目。2017年,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西江航运干线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布局方案(2017-2025年)的通知,在西江航运干线布置了10处LNG加注码头。未来随着西江干线LNG加注码头的建设,内河船舶将逐步向LNG动力船发展。柳州应积极适应水运发展新形势未来逐步推进LNG动力船舶发展,降低能耗,保护环境。
        七、校企联合,培育水运专业人才队伍
        柳州市,甚至整个广西,目前航运方面技术人才紧缺。因此,培养一批专业技术精湛的船员、船长迫在眉睫。
        (一)制定补贴政策,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师资力量。柳州市目前还没有专业的船员、船长技术培训机构。立足柳州市现状,依托柳州市交通学校现有条件,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措施,在柳州市交通学校设立柳州市内河航运职业教育基地。制定人才引进政策,给予一定的住房补贴、购房补贴政策,并解决子女教育问题,鼓励、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为柳州市航运培养人才。
        (二)加强与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培养水运人才。以服务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为宗旨,以人才培养为依托,切实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可根据航运业岗位需求制定培养方案,以适应航运需求;并邀请技术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技术专家给学生进行实操演示,分享经验。航运企业、单位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平台,通过实训更好、更快地适应水运行业工作。另外,学校、企业可签订定向培养合作协议,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向企业定向输送人才。
        八、配备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完善港航管理机制
        大藤峡蓄水后,柳州市水运将迎来新的发展局面。届时,水运市场的维护与可持续发展对将对管理机制及人员配备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增加配备港口、航道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为码头、航道建设的选址、技术要求、行政许可等提出建议,避免主管部门对水域管理不力状况的发生。
        (二)增加配备港口物流、统计管理方面的人才。港航管理人员应对辖区内河码头的基础信息进行全面统计,建立柳州市港口企业一企一档。在此基础上,规范企业的年度审验、港口许可、货物港务费征收、安全监管等工作,并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港口企业经营情况,指导企业发展。
        (三)增加配备船舶专业相关的管理人才。港航管理人员应对柳州市货运船舶企业基础信息进行统计,实时掌握柳州市船舶运力情况,并根据柳州市水运市场发展、运力需求情况对船舶运力投入指标提出建议,指导水路运输企业的船舶运力投入。此外,还应根据国家船舶发展政策、法规等要求,指导柳州市船舶发展。
        (四)建议增加配备安全工程相关的管理人员。设置安全管理岗位,对港口码头建设、港口码头运营及船舶作业安全、船舶运输安全进行监督与管理。此外,柳州港鹿寨港区相思作业区的危化品泊位已开展前期工作,未来危化品码头的运营需要进行重点监管。
        九、结论
        通过对柳州市水路货运市场培育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柳州市水运市场现状,寻找制约柳州水运发展的关键,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提出柳州市水路货运发展方向与重点,提前进行水运市场培育工作,以充分的准备抢抓柳州水运发展机遇,是十分必要的,意义深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