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混凝土养护与建筑质量控制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19期   作者:李强
[导读] 对于施工项目来说,质量问题一直是所有施工人员关注的焦点
        摘要:对于施工项目来说,质量问题一直是所有施工人员关注的焦点。其中,混凝土质量作为衡量建筑质量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到建筑主体结构的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加强混凝土养护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混凝土养护与建筑质量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析,希望能为参与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混凝土养护;建筑质量控制;关系
一、各个影响混凝土养护的因素
        在各个投入建设的建筑工程项目当中,混凝土占据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完成混凝土养护工作,会直接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造成一定影响。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及安全性,需要将混凝土养护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上,假如在混凝土施工环节当中没有妥善完成养护工作,那么后续混凝土构件或实体在应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裂缝等缺陷,从而也就会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始,从混凝土浇筑阶段开始一直到混凝土终凝完成之后,一直都会受到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因此混凝土内部结构稳定性就难以得到保证。假如混凝土内部结构在温度应力的影响之下出现裂缝,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强度就难以得到保证。在混凝土终凝都难以满足现行标准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性质自然也就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在混凝土养护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温度及湿度变化因素都会直接对混凝土养护效果造成一定影响。为了能够对混凝土养护效果做出保证,就应当在养护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有效控制温度及湿度变化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及强度做出保证,为后续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做出保证。
二、建筑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技术
1、自然养护之覆盖洒水
        覆盖养护技术使用的要点,实际上就是利用包括将草帘子、锯末、湿润的土和砂子以及芦苇垫等多种物品,覆盖在刚完成浇筑的混凝土上,这样做的目的是能把混凝土表面的湿度控制好。洒水养护混凝土的时间长度通常要根据混凝土中水泥的性质以及类型来具体分析,如果是使用了硅酸盐水泥或者是矿渣硅酸盐水泥,则养护的时间必须不能低于7天,而如果掺和了缓凝剂或者是抗渗性的材料的混凝土,则必须要养护14天以上。
2、自然养护之表面密封
        表面密封养护技术的施工要点在于,使用多种方法把空气和混凝土表面进行分离处理。为了减少混凝土中水分的流失,水泥通过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来进行水化反应,以此才能凝固并且硬化,这样才能达到表面密封养护的作用。由于在较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和高大的建筑物,较难开展洒水养护技术,因此表面密封技术一般是在这些情况下应用。
3、人工养护技术实施的要点
        人工养护技术的施工要点是对混凝土的温湿度进行人工控制,它能够使得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效果和设计的强度维持一致。人工养护的类型有蒸汽、热水、太阳能和电加热,一般情况下的施工技术会选择蒸汽养护,而蒸汽养护又分为了几个施工要点。首先是静停阶段。混凝土构件往往要浇注成型后,任由其搁置不作处理,这个阶段就是静停。静停一般要保持2到6个小时,才能避免混凝土发生质量问题,例如产生裂缝或者出现疏松的情况。第二则是升温阶段。升温阶段就是指,混凝土构件从常温静置阶段提高到养护温度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要控制温度提升的速度,否则将会导致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产生较大的温差,由此引发裂缝的问题。因此,施工中的加热速度有以下要求,较薄的混凝土构件加热速度每小时不能超过25摄氏度,大型的混凝土构件每小时不能超过40摄氏度。第三就是恒温阶段。

恒温就是保持温度在一定时间内不产生变化的过程。在恒温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表面应该保持接近100%湿度,养护的温度保持在95摄氏度以内,这样的养护阶段通常实施3到7个小时即可。第四是降温阶段。降温阶段就是在完成恒温养护之后,从恒温的最高温度降到常温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必须要注意控制降温的速度,即每小时小于10摄氏度。
三、建筑工程混凝土养护管理措施分析
1、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
        水泥组成成分中包含生石灰以及氧化镁等化学物质,而这些物质遇水之后会产生体积膨胀现象,很容易引发裂缝问题。因此在水泥原料的选择方面,采购人员必须选择水化热程度较低的水泥原料,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原材料。与此同时,在粗细骨料的选择方面,采购人员必须立足于工程实际需求,选择质量达标、性能良好的粗细骨料作为原材料。如在粗骨料的选择方面,最好优先选用表面粗糙、质地坚硬的石料。且级配良好、空隙率小。在细骨料的选择方面,最好优先选用颗粒较粗、空隙小且含泥量较低的中砂材料。另外在外掺材料的选择方面,最好优先选用减水剂等外加剂类型,目的在于改善砼性能,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收缩问题。在配合比设计方面,最好减少水泥用量,采取低水灰比、低用水量的配比设计原则,搅拌均匀后,才可以用于浇筑工作当中。
2、加强混凝土养护管理强度
        一般来说,正确的混凝土养护步骤为:浇筑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防止混凝土结构表层水分蒸发,如及时补充水分。以高性能混凝土结构为例,基本上不存在泌水功能,如果遇到温度高、风大的天气,混凝土结构表层水分蒸发量会急剧升高,促使混凝土结构表面很容易出现轻微裂缝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养护,那么轻微裂缝问题势必会产生进一步扩张现象。
为防止轻微裂缝问题的进一步扩张,建议技术人员最好在混凝土终凝前,实行二次抹面工作,目的在于及时闭合裂缝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混凝土养护技术而言,施工后的48h可以针对混凝土侧面结构进行拆除处理,并利用塑料薄膜实行急性覆盖处理。按照常温条件对混凝土进行湿润处理,并常规养护20d以上,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延展性强度。
3、借助养护剂强化混凝土结构强度
        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剂实施混凝土养护管理工作,在某些层面上可以加强混凝土结构强度。一般来说,技术人员经常会利用喷膜养护手段,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刷上一层养护剂。当养护剂溶液中的水分及有机物物质完全挥发之后,混凝土表面结构会及时形成一层塑料薄膜,促使混凝土表面结构能够与空气隔绝。此时,混凝土结构会凭借自身拌和水分功能,实现水化过程,进而达到养护目的。
4、利用二次抹压确保混凝土养护质量
        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作结束之后,为确保混凝土表面结构的平整度,需要实行一次抹平工作。待实行完一次抹平工作之后,需要在混凝土结构初凝之前,实行二次抹平工作。实行二次抹压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夯实混凝土结构强度,防止出现结构裂缝问题。针对于此,建议技术人员合理利用二次抹压技术,加强混凝土结构质量。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环节当中,应当妥善完成混凝土养护工作,就是为了能够让混凝土凝结及硬化工作得以妥善完成,为混凝土凝结和硬化反应提供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混凝土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也就可以让混凝土开裂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促使建筑物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韩金玲.基于耐久性的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J].居舍,2019(11):95.
[2]彭玉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和控制对策解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9(10):104.
[3]张银芳,闫帅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0):85+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