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分析 王君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12月刊   作者:王君
[导读] 初中时期是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初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观念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擅长使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王君     大庆市让胡路区进修学校  163453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初学阶段,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观念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擅长使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12-261-01

         初中是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第一时间,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社会各阶层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愈发重视,这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要通过各种方法策略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培养,在此期间,生活化教学模式应运而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什么是生活化教学,为什么要进行生活化教学。简单来讲,生活化教学就是把生活做成教学开展的平台,从生活中达到学习知识目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生活情境的主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进步,在生活中成长。通过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发掘,让学生喜欢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现行状况
         我国教育还是尚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一切教育目的都是为了服务考试,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同考试高分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采取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吸收的教育初级阶段,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其次,道德与法治课本教材知识落后,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教材内容和现代社会生活不能密切相连,这些问题致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低下,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进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方法
         1、从实际生活案例出发,提高学生学习欲望
         教材是开展课堂学习的前提条件,要进行生活化教学,首先教师要学会把教材知识向生活化转变,把严谨枯燥的理论知识引入到生动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满足社会对于教师的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提高整体思想素质。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师长情谊这一单元中,可以从师生关系入手,进入生活化教学,例如,可以在课前抛出问题:我最喜欢的老师,老师和学生应该如何相处等主题进行课堂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谈论后归纳总结,探讨师生情谊的维持和师生关系的良性转变等相关问题,最后老师进行客观评价和具体解答。通过讲解古今师生相处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师生情谊的转变历程,通过对师生情谊生活化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本内容,增加学习乐趣。



         2、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由于传统教育的风靡,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教授者,学生担任着被动学习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威严不容侵犯的,这种教师关系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往往会压抑自我,不敢在教师面前言之有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压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主动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和教师交流沟通,当学生持有不同知识观点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的批评教育,打击学生学习热情,要学会听取学生的建议,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客观解答,鼓励支持学生多思考多探索,提高学生自主性,其次,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和交流,与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道德与法治学习中。
         3、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自主学习
         要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教师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让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理解巩固,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创作平台,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培养思维创造力,为学生今后的工作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4、生活化情境教学,加深学生代入体验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阶段,在日常学习中不能集中精神进行学习,但是,初中生多拥有不落于人的品质,拥有浓烈的自我表现欲,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表扬。在这种情况下,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以引导,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情景模式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情境表演,在表演中学习知识,在表演中成长,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比如,教师在教授成长的节拍这一单元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成长历程进行课前剧本创作和编剧,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成长过程中遇见的生活问题,来增强学习成长的节拍这一内容的趣味性,教师把情境和知识结合讲解,让学生易于知识吸收。
         5、教师要熟悉生活式教学模式并加以应用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善的进程中,教师要加速对生活式教学模式的掌握,并能够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微课教学为手段,将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理论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相联系,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总结
         道德与法治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重要学科,所以教师要通过多方面的策略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知识掌握,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展现道德与法治课魅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未来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苏开结. 基于生活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研究[J]. 考试周刊,2017,(37):13.
[2]黄庆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 新课程•下旬,2017,(4):49.
[3]陈永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4):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