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教育改革初探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邢奋伟
[导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中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太原铁路机械学校  山西太原  030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中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当看到当下中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影响着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有效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培育出社会和用人单位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学生教育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水平,实现中职院校的自身价值。
        关键词:中职;教育;改革
        1 中职院校教改现状
        1.1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当前的中职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凸显的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固化,视野局限性较大。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可以为学生搭建良好的知识技能学习平台,但是受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考试模式、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加侧重于学生理论的学习,实践课被压缩,学生并不能真正地掌握技术,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大大下降。此外,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市场的需要为基础,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往往被忽视。
        1.2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成果不佳
        当前,中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教改,校企合作的模式受到学校与学生的普遍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进步,促进了就业。但是从长远来看,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校的培养质量却是逐步下降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丰富,但是人才培养成果不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订单模式或是合作模式让部分学生以及学校产生了惰性心理,认为找到了通往职场的捷径,从而疏于对专业的钻研,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1.3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大部分中职院校教育都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这就使得其教育模式把“就业”等同于了毕业考试,学生能够就业就算学校完成了教育目标,因此教师更加注重学生技术水平是否合格,而对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并不重视,学生缺乏创新思想与创新的能力,导致毕业学生的创新力普遍偏低,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国家建设创新型社会目标的实现。
        2 提升中职院校教研教改质量的策略
        2.1 提高教育制度改革
        首先要积极学习教研教改的文件,这是进行制度管理的重要条件。切实有效地实施制度管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研究最新的教研、教改文件内容,其中教学的目标、培养计划、教学的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以及相关的教学人员在对文件、教育材料的不断发掘中进行完善,找到最适合当下学生教育的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学人员以定期的教研讨论的形式,总结一段时间内工作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需要建立完善严格的备课制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职业院校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之后,备课内容趋于固定,甚至潜意识地排斥新的教学内容,这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阻碍,需要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让教师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完全更新,造成对教师教学成果的全盘否定,这明显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因此,需要结合之前所述,教学人员在对文件的学习过程中对各个阶段的教学重点要有所侧重,并将其在教案中体现出来。比如,可以在确定分阶段的侧重点之后,结合对最新教研教改文件的学习成果创新编写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计划。
        2.2 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有较高的质量,培育出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中职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第一线,必须构建高质量的班主任队伍才能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中职院校的学校管理人必须认真筛选,选拔责任心较强的教师当班主任,并且通过考核与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实际管理水平,有效做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差错。应当加大对宿舍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效提高宿舍管理水平,对宿管人员展开积极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宿管能力。宿管人员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与服务意识,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衣食住行,注意育人导向功能。如果学生生病,应当及时地与班主任联系,切实做好学生生活区域的卫生清洁。同时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扭转传统落后的发展观念,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学生管理活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选出优秀的学生组建强有力的学委会和班委会,加强对学生干部与学生会干部的有效培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以学生会为中心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发挥学生干部及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动性。同时应当充分应用政治教育资源力量,构建政治课教师队伍,通过言传身教展开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新时期的应用型人才。
        2.3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师仅掌握PPT、Word、Excel等基本操作技能,对视频、音频、图像编辑软件如3Dmax、Photoshop、Premiere、Authorware等极少数教师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要加大培训力度,学校可以分层次,分批次对教师进行培训,学院首先应组织各系部学科带头人和计算机专业相关的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高质量高层次的培训,等这些教师学成以后组建技术服务团队,他们不仅要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还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这种老带新的方式可以逐渐解决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其次学院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大赛,在备赛的过程中鼓励全院一线教师参与,对确定参赛的作品的每一次修改、点评让全体一线教师参与,这样经过专家的多次讲解点评后,不仅参赛教师的水平提高了,其他教师的水平也会提高,对于大赛之后获得的优秀成果要实现网络平台的共享,以期大家同进步、共成长。通过这两种方式中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提升,而且设计上也有了进步。
        2.4 引入企业管理模式,重视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应融入企业管理的元素,具有职业文化的显著特征。“6S”管理是中职学校校企管理融合的首选。在学生绩效量化管理过程中,通过了解企业对中职人才需求的标准,尝试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提出要求,把标准化管理模式作为量化指标考核体系。以周报、月报、定期报、不定期报的形式进行数据的采集,发现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由班委会及时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反馈给班主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实现对班级的及时动态管理。引用工学结合中的教学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反馈→评价。
        3 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中职院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关系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当看到当下中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影响着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院校需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基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提高教研教改水平,探求能夠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这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关于职业教育教研创新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7(3):130-131.
        [2]白芹.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与改善路径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6).
        [3]王福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原则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10).
        [4]程鑫.信息技术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