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9期   作者:尹东皓
[导读] 由于我国淡水资源较为紧缺,
        尹东皓
        博兴县水利局   山东省滨州市    256500
        摘要:由于我国淡水资源较为紧缺,导致人均淡水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亟需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采取应对措施。因此,要利用节水措施对农田进行科学灌溉,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升节水灌溉的有效性。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利工程;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引言:
        为了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产经济效益,保障生产安全,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水利工程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应该注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确保工程建设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将节水技术充分运用其中,有效解决生产与水资源供给缺乏之间的问题,实现淡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加经济收入。
1水利灌溉技术分析
        1.1滴灌技术
        水利灌溉中的滴灌技术是根据农作物自身需水量,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中在毛管处安置灌水器,将水以及农作物所需要的养分一滴一滴地平缓滴入农作物根部的土壤里。滴灌技术系统具有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两种。水利灌溉滴灌技术系统中包括首部枢纽、水源工程、各级的配水管以及满头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动力设备和加压设备主要包括水泵、电动机、柴油机以及其他一些机械设备滴水器中的水则是通过毛管流入到滴水器中,也是整个滴灌技术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中滴灌技术还可以通过自动化模式进行管理,其中滴灌技术相比于喷灌技术水平更高,具有一定的节水增产效果,并且还能够使其肥效进一步提升。
        1.2渠道防渗技术
        我国灌溉过程中,其主要的运输水资源的方式就是渠道。在传统渠道运输水资源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渗透,其中可导致一半甚至是六成的水量流失。因此,建设渠道防渗漏工程长期以来一直都是我国农田水利灌溉中需要重视的节水措施。防渗漏材质可以分成砖块衬砌、土料施压、三合土护面、沥青护面防渗漏以及塑料膜防渗漏。利用渠道防渗漏技术进行水资源节约的特征主要在于:能够减少在运用渠道运输水源过程中造成的渗漏,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能更好地提升渠道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系数,并且还能提升水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保障率。渠道防渗技术在农田节水灌溉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提升渠道本身受冲击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传送效率。因此,在节约水资源中应用渠道防渗技术有一定的效果。
        1.3喷灌技术
        水利灌溉中的喷灌技术是利用水泵加压或者是自然落差下降,水通过一定的压力管运输至农田间,在经过高压喷头喷射到半空中,形成细小的水滴,再由重力作用形成类似于天然降水的模式洒落在农田,对农作物进行喷射灌溉的一种灌溉形式。此种灌溉方式,适用于在大规模农田中使用。因此,在对农业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喷灌技术系统进行透彻的分析,争取做到节水灌溉。
        1.4输水节水技术
        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仍然采用沟渠灌溉的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农作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还很容易出现水资源浪费的问题。研究数据表明,这项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会有50%的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是蒸发到大气中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传统灌溉模式的有效创新和调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输水节水技术在实际中得到了有效利用,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在实际应用时,管道输送和渠道防渗是比较常见的,在管道输送节水技术实施中,要在地面上安装灌溉的通道,完成实际的输水工作。在输水时可以防止出现水分蒸发的现象,但是这种方式对于技术的要求程度是比较高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安装。

渠道防渗要利用建筑材料对输水渠沟进行科学处理,比如要将混凝土预制板和浆砌石块融入其中,这样一来可以防止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流失的问题,符合农业节水的需要和需求。
2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2.1将节水措施与农业水利发展应用结合
        我国现阶段的水资源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要加强节水措施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要求相关水利工程设计人员要将节水措施贯穿到整个农田水利项目中去,并且对我国各地区的水利基本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和分析,做好对淡水资源的充分利用。要坚持国家控制总量、管理相应水资源的分配原则,确保每一个农户、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农田水利灌溉的通水量。并且需要通过规定数据对农田节水灌溉措施进行实施,确保水资源的管理和分配工作落实到位。
        2.2重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后的针对性管理
        为了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作用能够全面有效的发挥出来,就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转变传统认知,要逐渐从过去重视工程建设,轻视工程管理的模式当中脱离出来,必须对项目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一方面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要严格按照节水灌溉工程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并,对灌溉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还应该通过各种形式招聘高素质的管理工作人员,构建专业化的管理工作队伍,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明确各方职责。在整个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提高项目工程的管理效率,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得以有效的发展,从而提高工程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2.3加强节水灌溉的管理工作
        1)相关水利部门需要加强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设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认真地调查农作物周边地理环境、土壤条件以及种植结构。再通过工作人员实地勘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符合农作物特点的水利灌溉节约措施,从而对农田开设因地制宜的节水灌溉工程。2)水利工作人员要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以及水利灌溉工程的可操作性以及节能性,充分发挥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优势和积极作用。3)需要相关水利部门做好后期的节水灌溉管理工作,定期抽查农田节水灌溉情况,避免“重建设,疏管理”情况的发生。如在后期节约灌溉过程中设备出现问题,水利管理部门要及时进行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从而保证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的顺利实施。
        2.4完善节水灌溉工程维护机制
        如在地面灌溉工程中,由于要在地面上固定毛管与滴头,经过长期运行后会有堵塞、损坏等现象发生。因此,需通过维护工作的科学开展,促使各类潜在问题得到及时消除,避免出现过大的故障,影响到农业生产活动的顺利实施。在具体实践中,要将节水灌溉工程检修养护制度完善构建起来,设置专门的检查养护机构与部门,配备充足的养护人员。养护人员依据制度要求对节水灌溉工程各个构件的运转效能进行定期、经常检查,及时发现、消除掉潜在的问题隐患。为增强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可配套构建激励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养护人员的待遇水平,促使养护人员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严格贯彻制度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源匮乏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问题、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的重要途径,能增加农业效益,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量。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建设还面临着较多问题,随着现代农业模式的不断推广与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也将引入更多现代化技术理念,在工程推广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与管理,加强宣传力度,确保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提升整个项目的效益。
参考文献:
[1]买小虎.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4):88-89.
[2]李军彦.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0(1):101-102.
[3]王文春.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20(16):5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