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讨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9期   作者:薛喜龙
[导读] 道路桥梁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薛喜龙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集团冲填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摘要:道路桥梁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经济体系、技术体系的反推动下,进一步加快了我国道路桥梁施工体系的完善力度。因此,在相应道路工程施工中针对沉降段的路基处理优劣就成为工程质量保证的关键所在,针对道路桥梁沉降段处理要针对性地进行成因分析,从而提出有计划的处理措施,保证施工技术的实施可行性及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道路桥梁;沉降路基;处理工艺
        引言
        道路桥梁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道路桥梁结构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规划,可最大限度强化城市之间的流通,提高城市发展效率。但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来看,我国在部分施工领域仍存在一定的欠缺,例如工程施工中产生的裂缝问题、结构腐蚀问题等,此类技术方面的束缚,阻碍着我国道路桥梁的建设水平。为此,相关技术部门必须承担起技术研发、优化建筑结构的责任,缩小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技术与国外施工体系的差距,提高我国整体建筑实力。
        1道桥沉降的主要危害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在不同城市区域修建道路桥梁时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和施工要点也有一定差异,因此,应注意软弱地基与地质沉降造成的危害。一般情况下,道桥施工中的沉降会引起结构变形等问题,对道路桥梁的实际承载力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路面发生沉降的区域及其他位置会形成一定的高程差,车辆在此行驶时,由于没有减速控制,轮胎部分承受的压力较大,有可能出现加剧磨损、颠簸甚至爆胎现象,不利于车辆运行安全。在道桥工程中,路基路面发生沉降损坏时,通过建筑结构的传导性作用,使道路桥梁的整体结构出现应力变化,甚至在桥梁和路面上出现变形断裂,这是一个危害性较大的工程安全问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和地质环境进行严格控制。
        2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沉降原因
        2.1桥头搭板设置不科学
        当前部分道路桥梁工程路基处理倾向于选用搭板结构设计,这一方式可以有效缩小道路与桥梁之间的刚度差异,避免因刚度差异过大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同时使路基强度有所提升,有效避免沉降引发交通事故。在实际的道路桥梁施工建设中,搭板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而部分工程企业在搭板设计时考虑不全,导致桥头搭板设置不科学,造成路基沉降。正确的搭板设置方式是在搭板的一端经枕梁支承于路基,另一端支承于桥台牛腿处。实践经验表明,搭板和桥台路基的距离越近,整体结构的承受应力就会越小,如果在施工时搭板和桥台路基的距离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搭板处路基受力不均,引发沉降。
        2.2地基设计问题
        道路桥梁地基设计应充分考虑路基承载强度及地质环境对路基的影响。一些施工单位形成的道路桥梁建设方案,尤其是对一些地质结构分布较复杂的区域,没有考虑到区域性软弱地质对建设造成的影响,或仅凭工程建设经验,设计程式化的地基建设方案,而没有考虑到不同地质环境所带来的设计变化问题。地基设计不仅仅是土层分布问题,在一些较复杂的地下水系分布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所导致的沉降,这种情况在进行修复和加固处理时,工艺难度较大,必须引起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视,更好地保证工程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路面变形与塌陷
        施工单位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实际地形地势情况,无法选择和实际工程相符合的施工技术,所以导致后期运行中路面受到压力发生承载力不足而变形甚至塌陷的问题。在建设市政道路桥梁过程中,排水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有的施工单位在排水设施方面没有合理安排,导致后期路基路面遭受渗漏水的影响,承载力降低,路面塌陷,甚至出现道路桥梁坍塌的严重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排水不顺畅,路基路面材料含水量增加,导致无法牢固地连接道路建设的土地和施工材料,进而发生松动问题。

为此,应当注意落实每项施工技术。
        3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3.1搭板设置技术
        在设置道路和桥梁连接部位搭板时要合理选择设计方法,加强应用桥台连接搭板、搭板连接顶层技术,确保施工技术充分落实,如图1所示为搭板设置示意图。具体来讲,按照如下方式进行搭板设置:第一,为了防止搭板和台背之间水平拉杆和锚栓发生纵向滑动的问题可以设置锚栓,通过设置锚栓能够有效降低桥头凹陷的问题。根据需要控制的距离差距合理选择支座,将支座安装于接近台端下方的位置。第二,按照倒角结构设计牛腿上缘和接近台端上缘的位置,避免道路结构受到搭板移动影响发生损坏。第三,合理选择填充材料,做好连接处缝隙位置的确定并且将材料充分填满缝隙,避免雨水渗透和侵蚀沉降段内部结构。应当严格按照行业内部以及国际相关标准控制搭板和顶层的施工技术,做好混凝土表面坡度、平整度的控制。第四,加强对各个环节施工技术操作流程的监督,确保规范作业,保证工程质量安全。
        3.2优化建设方案
        工程方案是道桥项目的重要技术指导,必须保证与工程现场地质特征的一致性,从力学结构、建设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促进方案编制的科学合理。开展项目规划前,要求设计人员前往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根据不同区域的地质结构特点,对建设材料、技术进行规划,形成有区分性的结构建设。对一些长度较长或工作量较大的道桥项目而言,在不同的建设区域,可能会出现地质环境突变现象,单纯依靠地质勘察和设计经验,不能很好地保证项目与实际环境的匹配性,这也是造成道桥建设质量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
        3.3路涵过渡段施工技术
        当涵顶与路肩间距不超过2m时可以用级配碎石填筑涵顶,并且控制好压实度。通常市政道路桥梁的沉降段填筑所用级配碎石每米强度>150Mpa,空隙率<28%,动态变形模量>50Mpa。沉降段基坑回填料为C15混凝土级配碎石和5%水泥,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回填部分。在回填、整平基坑后需要充分碾压,用震动碾压机碾压基坑并且确保密实度能够达到施工规定标准。路涵过渡段两侧填筑通常采用对称施工方式,同时开展路堤施工作业,用大型压路机碾压涵背两端。对于角落等大型机械无法触及部位可以换用小型振动压实机进行处理,确保角落部位碾压合格。
        3.4控制施工精度
        施工精度控制能更好地保证道桥质量和稳定性,也是保证项目建成与建设方案匹配的重要环节。施工前需要技术人员精确测量所用的各种材料和零件,仔细核对建设方案中标注的尺寸,然后才能施工。特别是开挖回填、下沉施工等工艺环节,若材料尺寸出现偏差,很可能影响整个道路桥梁的承载力和应力效果,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沉降危害。施工精度控制不仅体现在施工方面,还包括项目变形监测等环节。
        结束语
        在道桥工程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基坑的稳定性和路面施工强度,避免留有变形、沉降等安全隐患。项目规划前期必须认真进行实地勘察和方案分析,为后续管理和施工提供有效参考。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工序、工艺,精细化项目的施工必须由技术人员完成。基坑的开挖回填和工程现场的排水是最易出现质量隐患的环节,需要技术人员有效监测和控制,做好排水和回填压实工作,及时进行地基和路面维护。
        参考文献
        [1]徐连.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01):162-163.
        [2]张埤清.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窥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11):237-239.
        [3]马成杰.关于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6):124-125.
        [4]阿鸿.简论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四川建材,2020(04):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