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多元公共空间新风貌——广场设计发展探究

发表时间:2021/9/7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9期   作者:任严钊 乔羽
[导读] 我们生活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时代
       任严钊  乔羽
        兰州大学 甘肃 兰州 730100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多元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革新、社会生态的起伏变换、生活方式的瞬息万变,城市生活空间的发展也无时无刻不被重新定义与更新。城市广场承载着更多的是城市发展的风俗文化、人文情怀和历史文脉,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交流中心。在日益走向多元开放的时代,广场这一城市的载体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姿态,源源不断的为城市的生活空间注入新的色彩和活力。
        关键词:多元; 城市公共空间;广场设计
        ABSTRACT:We are living in an era of dynamic development and diversity. With the breakthrough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ps  and downs in social ecology and the rapid changes in lifestyle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living space is constantly being redefined and updated. The city square carries more customs and culture, humanistic sentiment and historical lineage of urban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y square is a center of communication for huma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In an increasingly open and diversified era, the city's carrier, the square, presents a gorgeous and colorful posture, constantly injecting new colors and vitality into the city's living space.
        Keywords:Diversity;Urban Public Space;Square design
        引  言
        一片片空旷的土地上,到处高楼林立,随之而来的城市广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人们也开始重视城市空间的环境,成为人们评判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在现如今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广场的规划设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同时作为一种城市的空间形态,它即承载了城市的历史传统文脉,也传承着美学的气韵和内涵,是一种公共的艺术形态,一种城市的元素符号。
        一、广场设计的发展历程
        在原始社会,发现了最早期的“广场”的遗迹,其形式简洁,功能单一,不仔细观察,它与自然可谓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公元四世纪之后,广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场所,供市民从事各种活动的露天聚会或居民集会。
        公元7世纪中叶之后,城市广场在罗马时期有所保留,通过街区建筑格局的正负关系相互联系衬托而出。其形式与之前相比有较大的发展,但仍是没有多余的可供行人或车具通过的廊道。
        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人将广场称为“Agora”,寓意着集中,字面意思就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当时的广场没有过度的修饰设计,外观简朴,功能形式突出,处在一种自然的空间围合状态。
        到了中世纪之后,城市广场的发展显得愈发重要,地域位置成为城市的中心,其自然生成、不规则的城市广场让人们体会到亲切感,城市广场开始有计划的兴建。
        文艺复兴之后,在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变得极其繁荣,城市建设也开始变得开放,在继承传统城市广场的空间形式及其文化内涵上被赋予了新的形态。象征城市和城市经济的行业大厦、广场与市政厅等等建筑形式层出不穷,在建筑的造型上更加注重建筑完美的对称与规则。虽然受到对称式和中心式等严谨的固定建筑规则限制,但广场在作为城市宗教、行政和商业中心的同时,更好的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以休憩、交流、集会、游戏的场所。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
        进入现代社会,对于城市规划中的广场,人们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一件物品只要能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其附带的形式必然是符合大众审美的。建筑师不再拘泥于对建筑形式的强烈表现欲,开始更加重视功能,摒弃一切建筑中毫无必要且繁琐复杂的装饰物。在文艺复兴期间,之所以会追求借用古典的皮囊来塑造形式,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功能,说到底还是对于功能的理解比较肤浅,考虑的不全面。无法从简单的物质功能中,来衡量挖掘出城市广场中真正的明显的价值,致使现代主义者只能用功能理性逻辑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种传统的城市与建筑形式。

在当时来看,虽说现代主义的运动抑制了城市广场艺术过多的表现,但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它使得人们开始真正的审视功能与形式美之间的关系,开始尝试功能与形式美相互统一,从而使得城市规划中的广场焕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在城市广场设计回归人性化的今天,现代人追求自由、民主、休闲、开放、动态等多元价值的、能展现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富有情感化的生活环境。强调广场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要兼顾人文和人性在空间中的融入,以多样化的空间形式呈现,不再局限于传统陈旧的千遍一律的广场形式。鼓励在尊重当地环境风貌、历史文脉、人文情怀、地域特色下的创新,以更好再现城市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城市广场的规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大型的、中心的、统一的,城市广场为满足于不同人的行为活动,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点。无论是通过周边环境建筑相互链接还是通过空间围合的形式而形成的阴角或阳角,都可以作为城市广场的建设点。在城市规划中,不仅具有公共空间的多重属性,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在空间流动中,很好的舒缓了城市交通中的人流和车流。同时在人们游览城市的时候,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上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也为城市美化了环境,实现了城市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从原始社会的广场到现代城市的广场,城市广场空间形式随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转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演变,总的趋势是日渐多样化、大众化、商业化。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反映在广场空间上相互对立的规划思想的此消彼长上,轴线展开、对称布局、整齐划一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原则;灵活性、立体性、相对性、生活性成为广场空间设计的根本。
        二、广场设计的表现形式
        1.1下沉式广场
        通过控制广场地坪标高,在垂直空间上利用阶梯、坡道等联系不同标高层,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围合感的空间形式,打破了原有空间的空旷感和视觉单一感。”如著名的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打破传统的平面广场变成有空间层次的广场。与普通的广场相比,除了有宜人的景观外,最独特的就是广场活动会随季节而更替:春天办花展、夏天户外餐厅、秋天音乐会、冬天溜冰场,平时则布满了咖啡座和小吃摊吸引人们小憩片刻。
        1.2阶梯式广场
        阶梯不仅可以联系不同标高的层面,更多的可以丰富空间层次。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大阪飞鸟博物馆,利用阶梯将广场和景观塔两个不同垂直维度的建筑完美的联系起来,让人在视觉心理上将建筑延伸到天空,同时做到了建筑、地势和周边环境的和谐融入。
        1.3地下广场
        随着城市的用地紧张,人们为节约用地,开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地下停车场、地下步行道、地下商业街区等等。通过将全部或者部分建筑物建设于地表之下而围合的空间,这种空间形式多见于交通路口处或者商业地段处。
        1.4空中广场
        空中广场可以说是相对于地下广场而言的一种广场形式,多修建于垂直空间层次上的建筑屋顶或建筑高层上。多附带有绿化和水的元素,给人创造出一个可以将城市风光尽收眼底的观景台。
        1.5台地式广场
        在垂直和水平的空间系统上,将抬高层、地面层、下沉层的空间层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在垂直和水平空间中有起伏变化的广场空间形式,通过地形高差的设置来处理不同视角景观和空间的分割。
        1.6多层式广场
        多层式广场是指在垂直交通系统上有三层或二层以上的相互交错道路或行道的复合式空间,利用桥梁结构集中分层布置在不同平面上。不仅行车道路互不干扰,路线短捷,同时也活跃了整个商业空间。
        三、总结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首要特性就是要具备开放性和社交性,城市广场的功能在于为人类建立一个生活的社交舞台,能促进城市居民之间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流及其生活连通。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形式交流,越来越多的互动行为才能在这座城市的舞台中展示。有形无形之中将整个城市的各个小角落链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促进了这种城市氛围的活跃,同时人们面对面的互动带来了新的文化、新的观点、新的需求,从而在塑造城市社会空间和公共空间上成一个动态的可能。
        
        参考文献
        [1]曾旭东,沈蓉.广场空间的情感与塑造——以重庆市人民广场空间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4,{4}(02):103-104.
        [2]张春波.浅谈现代城市居民广场的规划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4}(05):36-37.
        [3]万征.创造城市空间新形象──多元的现代城市广场设计[J].新建筑,2000,{4}(06):20-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