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雷
黑龙江省建筑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36
摘要:随着城市持续扩大的建筑规模,建筑工程行业的技术应用,已经进入到全新领域,混凝土结构采用了新的工艺流程和更多新型材料。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比较明显,依然会出现各种各样原因导致的裂缝问题。现就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结构展开研究,并详细讨论裂缝处理措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与结构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相应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控制
引言
新时代下,城市发展速度在飞速提升的同时,建筑工程也取得了相对良好的发展,工程项目数量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施工企业应科学开展混凝土施工作业,深入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科学制定解决办法,保证在有效规避裂缝问题出现几率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建筑整体发展进程。
1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概述
混凝土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必不可少的工程结构,其主要建筑材料为水泥、砂石和水,根据混凝土结构自身在建筑工程中的性质,被划分为素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等不同的类型。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主要是从浇筑环节开始,最终工程质量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从特征角度来讲,混凝土结构具备较强可塑性,其能够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来调节结构的样式和设计,在模板的塑造下,混凝土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当然,混凝土结构也会在各种辅助材料的调节下形成不同的结构特征,在结构中添加钢筋等材料,能够促使结构的抗震性以及强度都增强,而如果在结构当中添加其他对应特性的材料,也会促使混凝土结构的某个特性随之增强。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类型
2.1结构裂缝
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对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工作,其中会设置多种构件,并且配置多种部件,在各个部位和构件的接触和长期运行过程中,在整体结构的薄弱部位中,这类区域出现裂缝的概率自然提高,其中现浇楼板作为薄弱部位,自然更容易出现裂缝。此外在结构的设计中由于这类构件的设计不合理,也会导致在该系统的运行中生成裂缝。如现浇板由预制的多孔板改造而成,此时墙体的刚度增加,但楼板刚度会下降,墙角作为应力集中区域,在系统运行中更加容易出现斜向的裂缝,或在楼板端出现板面的裂缝。
2.2温度裂缝
一般而言,对于温度裂缝来说,其在房屋建筑施工作业中较为常见。温度裂缝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内约束裂缝。由于混凝土内外出现的温差相对较大,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必然会导致裂缝问题。诸如:在混凝土养护工作进行期间,由于受到寒流的影响,其表面温度会呈现骤降的情况,在下降超过一定范围内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裂缝,并且,深度大约会在30mm左右,但表层以下的结构完整度能够有所保障。另一方面,外约束裂缝。对于这一裂缝问题,主要是因为平均降温太大。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灌工作完成以后,针对硬化时期,水泥所释放出的水热变化相对较多,内部的温度持续上升,再加上散热较为缓慢,因而内外温差较大,最终导致拉应力出现。此外,在后期冷却降温的过程中,因为受到其他力的约束干扰,最终使得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于拉应力,进而出现了裂缝现象。
2.3不均匀沉降裂缝
在诸多裂缝类型中,对建筑结构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不均匀沉降裂缝。如果建筑结构产生了不均匀沉降裂缝,那么就需要拆除重建。建筑工程建设完工后,整体结构在自重、地质环境等影响下必然会发生沉降,如果沉降在合理范围内基本不会影响工程的整体性能,但如果是不均匀沉降,则会对建筑的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在沿海等地质软弱的地区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基础长期受到地下水的浸泡和腐蚀有着直接关系。
3裂缝控制措施
3.1强度等级确定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整个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均会影响裂缝的发生概率。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水灰比的参数越大,消耗的水泥总量必然会增加,通过对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分析可确定,如果水泥的使用量增加,则整个结构发生裂缝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根据专业性的研究规范,确定现浇混凝土板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同时在各个相互接触的结构上,要求这类结构的强度和材料需保持一致,如对于建筑结构中的墙体和柱体的浇筑混凝土,两者的混凝土级别需保持一致,同时现浇板和楼板的等级也需相同设置,如发现最终制作和设计的现浇混凝土级别要明显低于柱体与墙体的混凝土级别,则需提高核心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强度。
3.2强化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把控
在建筑施工作业进行阶段,若想从根源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尽可能地降低裂缝问题的出现几率,一定要强化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加大检查力度。混凝土在浇筑至硬化阶段,水泥通常会释放出非常多的水热化,而水热化越大,裂缝出现的几率就会越大。所以要结合施工现场建设现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对合理的办法,降低水热化。一方面,水泥选择要尽量侧重水热化低的类型。可以适当地添加缓凝剂,保证可以让混凝土浇筑的速度能够得到有效减缓,为散热提供更多的便利。当然,也可以适当地添加减水剂,确保和易性能够得到良好改善,最大限度地对水泥用量进行减少,以便水热化可以有效降低。另一方面,需要选择及配良好的骨料,对粗骨料的含泥量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细骨料来说,最好用干净的中砂或者中粗砂。
3.3加强混凝土温度及荷载控制
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第一,加强内外温度控制。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内外温差。一方面,可以加强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如果施工处于高温季节,那么要合理选择施工时间,保证入模温度在30℃范围内,避免暴晒原材料,还可以降温处理搅拌用水,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变化监测,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一旦监测到内外温差超标,就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果施工处于寒冷的冬季,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方式,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控制约束条件。为了有效降低温度应力,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造筋技术设置活动层,用斜向钢筋固定混凝土钢筋孔洞四周,从而提升混凝土约束能力,降低发生温度裂缝的几率。第二,加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科学控制拆模时间。在浇筑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混凝土试块检测结果或者利用现代检测设备来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当达到规范强度要求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加强温、湿度方面的养护管理。在荷载方面,建筑工程可能会发生二次结构变化,为了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就要明确划定地块、裂缝结构,以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建筑结构的受力情况。建筑工程施工后可能会出现塑性收缩裂缝,为了预防此类裂缝的产生,可以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一天内拆分一些轻质卸料、分散的混凝土,第三天在混凝土硬度增加后铺设木质模板等材料,以此来减少混凝土的压力,从而减小板内产生裂缝的几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混凝土结构裂缝经过加固后,结构稳定性更强,再次出现裂缝的可能性降低,有效地提升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李金海.施工裂缝处理技术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分析[J].居舍,2020(30):48-49.
[2]刘嘉.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187-188.
[3]王博,金晶晶.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解析[J].名城绘,2020(2):1-2.
[4]廖妮.工民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裂缝处理分析[J].居舍,2020(5):30-31.
[5]马兴.浅析水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科技与创新,202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