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2期4月   作者:吴琼1 张璐2 李永涛3
[导读]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水利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吴琼1 张璐2 李永涛3
        1.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32
        2.山东黄河河务局山东黄河物资储备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32
        3.德州黄河建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 齐河 2511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水利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运行的要求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管理作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效益。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水平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意义重大。在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经济的健康发展。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重视,具体分析,并探索有效的策略,提升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水平,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保证水利功能的有效发挥,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引言: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工程,在水资源利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均衡各地区发展,降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性等意义重大。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科学的经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一、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功能,灌溉、发电、供水等经营性功能,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跨流域调水,跨季节性储水放水,对农业、工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重视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才能让它发挥相应功能,因此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改革创新,加强对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重视,提升经济管理水平。
        二、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模式落后
        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仍推行传统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今发展要求。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主要采用以降低成本为核心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模式,这易引发诸多问题:①过分强调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忽略了水利工程运转的合理性。在以降低成本为先导的经济管理模式下,水利工程运转流程易被简化,甚至被摒弃,导致整个水利工程的效率大大折扣。②受限于成本控制的影响,很多水利工程的流程束手束脚,难以创新,效果不显著。③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略了对于人员管理和技术的投入。
        2. 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技术是水利工程的核心要素,普遍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方面较为重视,而对于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有欠缺之处。因此,建立更完善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体制,对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促进水利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重大意义。由于重视程度和工作经验不足、专业人员的缺乏,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困难。
        3.水利工程容易产生资金短缺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繁琐性与复杂性,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实施与运转,这会降低资金回转速率。加上水利工程的公益性与服务性,其施工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拨款或者社会公益组织,这种经济来源的单一性与不确定性会进一步降低其资金回转速度,不利于对其进行经济管理。不同地区自然、经济条件有所差异,导致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较为突出。水利工程资金回收速度慢,致使在后期运转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在诸多因素加持下,一旦出现资金问题,整个工程的实施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资金流转的特殊性提高了经济管理的难度。
        4.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效率较低
        在水利管理部门来看,缺乏科学运作的管理体系和能够体现实际效益的质量安全经济的管理模式,无法保障经济效益和管理职能发挥,经济管理工作效率难以有制度保障。
        水利工程经济管理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经济管理方面的技能、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等,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政策。因此,一些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滞后,会导致整个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落后的人员管理模式,模糊的管理范围与不清晰的责任担当机制都是目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不管是经济管理的预测分析还是现场突发计划的制定都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因此参差不齐的管理水平和专业人士的缺乏是目前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所面临的难题。
        三、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1.改善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模式
         需改进以往强调成本的经济管理模式。成本固然重要,整个水利工程的流转与运行也不可忽视。在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制定时,不应只注重成本的减少与投入,还应注重每一个项目运转的合理性,提高对管理工作和施工运作的重视程度,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资金分配与管理。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水利经济管理水平,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体制
        在“改革创新,奋发有为”主体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工作思想之下,完善管理体制。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一方面,需要对于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制度体系的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体系的完善,要学习借鉴其他管理体制或者国外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体制的先进经验,进行改革试点,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在人员管理制度上,首先,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组织专业人员培训,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第二,建立完整的责任追踪系统,应对各项水利工程经济管理风险,严格对待各个施工环节。第三,水利经济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力度,规避风险,确保建设的专业化和管理的正规化,实现增收。
        3.加大资金投入,丰富筹资渠道,提高资金运转效率
        做好水利工程预算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投资。水利工程项目都是由国家做好计划预算的项目,资金的运转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因此政府应在国家预算投资的项目中,时刻关注水利工程的进度,并根据需要及时加大财政投入,从而促进水利工程的完成效率。
        单一的筹资渠道是经济管理中资金短缺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丰富筹资渠道。可以向非政府等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等资金来源方进行资金筹集,从而缓解资金短缺的状况;对于闲置的资金,可以通过借款等方式获取固定利息以提高现金持有量,从而提高资金的运转能力。
        对于每一项的资金调配使用,应该结合实际具体分析,合理分配,做好运算和各项投资工作的规划,保证资金链正常运转,提高资金利用率。
        4. 构建精细化、标准化水利工程经济管理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精准数据
        水利工程项目周期长,规划完整,数据确凿,施工精密。每一项工程的完成和运行都需要多方数据支持,因此须要收集大量有关数据才能精准核算,达到有效的经济管理。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运用于水利工程,对水利工程基础数据、成本数据、损耗数据、风险数据、材料消耗数据进行精准收集和分析整理,以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管理与核算水平。从根本上控制成本损耗,科学合理运作资金,避免风险,确保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管理是其中重要一环,因此探讨经济管理的改进策略,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促进整个水利工程的流转,进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振权.关于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农家参谋,2019(20):165.
        [2]佟迪.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19(08):243.
        [3]李金毫.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144+152.
        [4]竺宝莹,赵昕.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5):156+158.
        [5]王雪英.新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172.
        [6]刘华伟.浅谈加强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5):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