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体会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陈春梅 江华 程彩虹 石岩峰 周欣彤 付海杰
[导读]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

        陈春梅 江华 程彩虹 石岩峰 周欣彤 付海杰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453

        【摘要】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做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观察组用磁共振0.4T诊断,比较诊断结果正确率。结果 实施后,参照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比观察组低,有差异(P<0.05)。结论 用0.4T诊断可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正确率,伤情更准确,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磁共振成像;0.4T
        臂丛神经损伤较复杂,虽然磁共振成像可反馈出实时影像和数据,但也存在一些疏忽[1]。为提高诊断价值,研究对磁共振诊断中的脊髓造影和0.4T做对比,发现0.4T磁共振诊断可更精确的反馈出臂丛神经损伤特点,能为诊断提供较优质的资料,提高诊断分辨力,推动影像学发展,详见下述。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2020年6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共有34例男、28例女,均(32.51±6.72)岁,未显示资料差异(P>0.05)。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参照组
        磁共振脊髓造影诊断:准备好核磁共振仪让患者呈俯卧位或仰卧位,将线圈放在头部,头部到背部需垫高,颈部呈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需保持一致,固定好双肩,让双肩向后伸展,颈部和颈胸交界处要尽量平直,对颈部椎体定位,主要在颈部4椎体上缘-胸2椎体下缘。操作时让患者做腹式呼吸,降低吞咽次数,可利用饱和带技术,减少吞咽对检查的影响。冠状位扫描要涵盖椎体前缘-椎管后缘、两侧腋下。成像距离在5-10mm,厚度10-60mm,还需做常规冠状位扫描(T1W1 、T2W1、STIR/longTE序列)、周围扫描(T2W1),若存在节前神经损伤,需增加冠状位扫描和DWIBS序列横轴位扫描。
1.2.2观察组
        磁共振0.4T诊断:仪器、体位、线圈、固定等与上组相同,将成像系统改为0.4T,距离调整到1mm,SE/T1W1在8mmT,FSE/T2W1在8mmT,FLAIR在8mmT,FSE/T2W1在5mm/S。
        两组全由2名资深医师在计算机端做影像重组、分析、诊断。
1.3观察指标
        统计诊断出的神经根缺失、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变形、脊髓移位、黑线征、神经黏连例数,生成诊断结果正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后,观察组的诊断结果正确率在96.77%,比参照组高16.12%,差异大(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诊断结果正确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神经根缺失    创伤性脊膜囊肿    脊髓变形    脊髓移位    黑线征    神经黏连    正确率
观察组    31    3    9    6    4    3    5    96.77
参照组    31    2    8    5    3    2    5    80.65
    /    /    /    /    /    /    /    4.026
P    /    /    /    /    /    /    /    0.045
3  讨论
        臂丛神经损伤较复杂,极易致残,若诊治不佳,会降低日后活动能力。为更好的诊断臂丛神经损伤,研究对脊髓造影和0.4T磁共振成像做比较,0.4T能展现出更清晰的影像,数据更精准[2]。脊髓造影磁共振较常规,可反馈出臂丛神经损伤情况,标出疾病特点,但成像距离、厚度等比0.4T大,两者在数据和影像清晰度上存在一定差距。
        脊髓造影和0.4T都可反馈出臂丛神经损伤情况,但0.4T更精密,通过低场强磁共振信号,将臂丛神经损伤良好展现。像血肿内部信号不均匀或混杂时,可利用T1、T2占位效应等更细致的判别血肿、髓外出血等。在计算机端能看到脱氧血红蛋白转变为正铁血红蛋白等情况,T1缩短效应明显。还能观察到血肿扩张、消失等,能更细致的判断臂丛神经损伤。0.4T低场强磁共振的影像资料和数据比脊髓造影更精确,能提高资深医师对神经根缺失、脊髓变形等辨别能力,进一步降低诊断失误率。
        磁共振成像用0.4T能保障诊断细致度和严谨性,减少数据和影像上的问题,提高诊断结果利用率。高质量的检查、诊断能罗列出更多臂丛神经损伤信息,治疗有更多客观资料支持,能更好的保护患者,减少不良损伤。磁共振成像需不断发展,0.4T让磁共振成像更顺利的掌握臂丛神经损伤特点,不断优化影像和数据,缩小诊断范围。资深医师可根据0.4T检查结果快速做出判断,标注出特点鲜明的地方,为治疗提供更正确的指引。
        磁共振成像0.4T能降低臂丛神经损伤诊断的难度,增加探查强度,收集更多可用信息。像血肿和轴位水肿的交界处信号较低,在脊髓造影中可能无法良好显现,但在0.4T中能收集到信号,并在计算机端重组[3]。磁共振成像0.4T可不断增加相应内容,减少信号缺失导致的问题,应用价值更高。磁共振成像0.4T可为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提供更多支持,帮助诊断细致的划分病情,快速锁定诊治范围,提高诊治正确性。
        两种操作都可发现臂丛神经损伤特点,但0.4T让磁共振探查、诊断针对性更强。诊断能尽快标明问题,将诊治专业度放在具体情况中,调整诊治角度,保障后续工作良好开展。诊治优质进行,可减少再次损伤等,帮助患者尽快远离病痛。臂丛神经损伤在精密度高的检查、诊断中,变得清晰、具体,资深医师能快速分辨出伤情,对神经组织等细致划分,工作更细致。诊断能围绕臂丛神经损伤有序进行,尽量多的避开干扰因素,提高工作质量。
        磁共振成像0.4T对出血等高度重视,能评判出血后的情况,对血块是否压迫神经、水肿消退等做出较精准的评估。诊断结果正确率变高,可提高磁共振成像的实用性,能为更多患者提供帮助。诊断中的模糊数据和影像变少,能推动磁共振成像发展,后续工作可钻研不同的成像系统,调整相应参数,为诊断提供不同的数据、影像,让检查、诊断越来越优质。
        磁共振成像0.4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收集更多低信号影像和数据,完善重组影像。计算机端的成像情况能支持治疗,检查、诊断、治疗间的联系更紧密,可减少数据等对诊治的限制,提高资深医师对病情的掌控力。磁共振成像能为诊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能提高诊断结果正确率,保障患者安全。磁共振成像对低信号的重视,让诊治更敏锐,不断收集病情资料,充实资料库[4]。虽然每位患者都有臂丛神经,但神经位置、完整度等都不太相同,诊断需要精密度高的数据和影像支持,才能保障诊断有效性,避免盲目猜测。经此可见,实施后,观察组比参照组诊断结果正确率高,有差异(P<0.05)。说明磁共振成像0.4T可保障诊断正确率,凸显臂丛神经损伤特点。
        综上,磁共振成像中推动0.4T可提高诊断质量,收集更多臂丛神经损伤资料,诊断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1]张华麟,汤奉琼.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0,6(6):3-4.
[2]涂敏,张明耿,宋施岐.神经肌电图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v.33(1):129-131.
[3]陈春妙,程淑芳,胡祥华,等.三维MRI在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20,25(1):189-191.
[4]唐雨,于加贝,王翠,等.磁共振成像3D-STIR-SPACE序列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1):3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