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在创伤骨科四肢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7期   作者:侯卫涛
[导读] 目的:探究外固定架诊治措施在骨科诊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对四肢骨折疾患所产生的干预效用

        侯卫涛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山东济南  251400

        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架诊治措施在骨科诊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对四肢骨折疾患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2月,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骨科接受诊治的四肢骨折疾患样本收录的收录工作,共收录四肢骨折疾患样本74例,根据其诊治过程中所采取的固定措施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外固定组,传统组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其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内固定诊治措施,外固定组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外固定架诊治措施,完成两组疾患手术诊治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结果:外固定组疾患的手术诊治时长,手术诊治过程中出血量,手术诊治的切口长度,术后疾患的伤口愈合时间,疾患诊治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传统组疾患,外固定组疾患的手术诊治效用显著优于传统组疾患。结论:在骨科运转的过程中,对外固定架诊治方式展开有效的应用,四肢骨折疾患的手术诊治效用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外科手术诊治的费用以及诊治时长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有利于外科手术诊治整体质量的提升,建议外科运转过程中展开推广应用。
        关键词:创伤骨科;外固定架诊治;内固定诊治
        引言:
        在外科疾病诊治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创伤骨科疾病的诊治质量,为进一步提升骨折疾患的诊治效用,在其接受诊治过程中,外科医疗工作人员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手术诊治的效用。相关研究指出[1],在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如疾患的骨折病情并不属于致命性骨骼床上,则可以通过外固定架诊治措施,疾患的骨折病情即可得到非常有效的改善。外固定诊治措施不仅能够确保疾患的骨折部位得到快速有效的固定诊治,同时也能够为后续的手术诊治争取时间。相对于内固定诊治措施,外固定诊治措施所造成的感染风险以及二次伤害风险更加轻微。外固定架诊治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四肢骨折疾患的诊治效用[2]。本次研究将以在本院外科接受诊治的74例四肢骨折疾患样本作为研究基础,探究外固定架诊治措施在骨科诊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对四肢骨折疾患所产生的干预效用。
        1资料与方式
        1.1疾患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开始时间为2020年2月,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通过信封法完成在本院骨科接受诊治的四肢骨折疾患样本收录的收录工作,共收录四肢骨折疾患样本74例,根据其诊治过程中所采取的固定措施对其进行分组,共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传统组和外固定组,传统组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其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内固定诊治措施,外固定组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外固定架诊治措施,传统组37例疾患样本中其中性别为男性的样本数量为20人,性别为女性的样本数量为17人,疾患的年龄区间范围为18-59岁,疾患的年龄平均数值为(35.7±3.4)岁。37例疾患样本中,由于交通意外导致四肢骨折的样本数量为11人,由于高处跌落导致四肢骨折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5人,由于其他意外导致四肢骨折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1人。其中骨折部位为上肢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7人,骨折部位为下肢部位的疾患样本数量为20人,外固定组37例疾患样本中其中性别为男性的样本数量为19人,性别为女性的样本数量为18人,疾患的年龄区间范围为17-58岁,疾患的年龄平均数值为(35.5±3.8)岁。37例疾患样本中,由于交通意外导致四肢骨折的样本数量为12人,由于高处跌落导致四肢骨折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5人,由于其他意外导致四肢骨折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0人。其中骨折部位为上肢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8人,骨折部位为下肢部位的疾患样本数量为19人,
        1.2诊治方式
        传统组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其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内固定诊治措施,疾患进入骨科接受诊治后,医疗工作人员需要给予其相关的止血诊治措施,生命体征观测措施,同时给予其内固定诊治措施。外固定组四肢骨折疾患接受诊治过程中所接受的诊治措施为外固定架诊治措施,疾患入院接受诊治后,骨科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在常规诊治措施完成后,引导其采取平卧位躺在病床之上,给予其牵引处理,确保神经阻滞麻醉措施完全生效后,通过x线完成疾患骨折状况的观察工作,采用外固定螺钉完成骨折部位的固定工作,确保骨骼复位情况良好后,方可给予其手术诊治措施。在手术诊治开始前,担任骨科手术诊治的医疗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疾患整体病情的评估工作,在手术诊治结束后,采用外固定支架完成后续的处理工作,定期检测疾患的骨折恢复情况,同时给予其后续干预诊治措施。
        1.3评价标准
        完成两组疾患手术诊治指标的收录工作并对其进行对比。
        2结果
        外固定组疾患的手术诊治时长,手术诊治过程中出血量,手术诊治的切口长度,术后疾患的伤口愈合时间,疾患诊治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率显著低于传统组疾患,外固定组疾患的手术诊治效用显著优于传统组疾患。

        3讨论
        本次研究以在本院外科接受诊治的74例四肢骨折疾患样本作为研究基础,探究外固定架诊治措施在骨科诊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对四肢骨折疾患所产生的干预效用。研究结果证实在骨科运转的过程中,对外固定架诊治方式展开有效的应用,四肢骨折疾患的手术诊治效用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同时外科手术诊治的费用以及诊治时长也能够得到有效的降低,有利于外科手术诊治整体质量的提升,建议外科运转过程中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俊华. 创伤骨科中四肢骨折患者的外固定架及内固定术治疗应用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 2021年26卷1期, 113-114页, 2021.
[2] 张文凯, 郑胜平, 党晓谦,等. 保守治疗,外固定与内固定法对创伤骨科患者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疼痛发生率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