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重症监护室小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7期   作者:金嫄
[导读] 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小儿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金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对儿科重症监护室小儿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开始,于2021年3月结束,以在研究时间内本院接收的小儿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为了更好的提升研究内容的准确性,将对72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在研究过程中分别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小儿的心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最终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当前儿科重症监护室中,针对小儿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室;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引言:随着当前医疗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更加重视护理工作质量,尤其是儿科护理,由于小儿身体各项器官和机能都未发育完善,生理功能在疾病的威胁下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和破坏,这也对患儿的心理状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患儿转入儿科重症监护室后,对陌生的环境更会产生恐惧感,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1]。这就需要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充分了解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具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2例小儿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个月和12岁,平均年龄为(5.23±3.02)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3个月和11岁,平均年龄为(5.14±2.45)岁。两组患儿的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在对照组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即药物指导和生命体征监测等等,在这一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特点分析。患儿在治疗期间会对治疗产生较大的恐惧,非常容易出现放弃治疗的心理,且非常容易出现失眠和精神不振的现象,这就需要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提升心理护理的针对性。
         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给患儿营造舒适的护理环境,可以多使用彩色色调进行装饰,同时根据患儿的个性特点和喜欢的动漫人物等,将一些动漫人物或颜色卡片装饰在病房中,并加入一些小玩具,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2]。
         ③家长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让患者家属对患儿的疾病相关知识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并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等等,引导家长和患儿多进行沟通,从而消除患儿的焦虑情绪[3]。
         ④加强患儿沟通。多和患儿沟通游戏,从而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并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避免以过重的语气和患儿说话,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和患儿进行充分沟通,以此来保持患儿的良好情绪。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护理依从性,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完全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视为依从性好;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情绪不佳,但是大部分行为都会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视为一般;完全不听从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需要对两组数据分别进行处理,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标准差用来进行表达计量资料,t对其进行检验;同时n(%)用来进行表达计数资料,X2对其进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则说明该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重症监护病室是专门为儿童开设的医疗场所,其中的患儿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很多患儿的病情对生命都有着较大的威胁[4]。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治疗期间非常容易由于对医护人员和治疗的恐惧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对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速度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且很多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护理依从性较差,这也极大的加剧了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难度。这就需要针对患儿的心理状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倍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从而更快速的提升患儿的康复速度[5]。
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和住院时间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依从率为97.22%,对照组患儿的依从率为8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更短(P<0.05)。
         综上所述,当前儿科重症监护室中,针对小儿的心理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席培培. 重症监护室患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4):20+161.
[2]史菊升,王泽丽,李素萍. 危重症患儿的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0):359-360.
[3]岑宝兴. 儿科重症监护病室中小儿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9):3722-3723.
[4]叶娜. 重症监护室患儿心理状态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探究[J]. 西藏医药,2018,39(05):123-124.
[5]井立川. 基于行为心理需求的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优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