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娈
身份证号:11010919871209****
摘要:在园林绿化施工中,必须明确施工区域自然环境,了解气候特点与地质特点,分析土壤环境,科学选择绿化所用苗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与土壤环境,精选健康树苗,并加强技术控制。本文分析植物成活对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说明了影响植物成活的核心因素,并重点说明植物选择、种植技术要点。
关键词:植物成活率;园林绿化工程;栽植技术;土壤;温湿度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侧重打造生态绿化的休憩场地、文娱场所空间,可帮助人们感知自然生态的魅力,特别是植物生存质量对绿化工程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影响植物成活率的因素较多,包括季节、降水、土壤、气体成分等,若工程运行中没有注意某项限制因素,可能会导致植被泛黄、枯死的现象,故需要加大前期工程的运营投入,分析植被生存的施工要点,给予有效管理。
1.促进植物成活的必要性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工作核心是生态环境优化,以绿化为主要手段,在为群众生活提供优质休憩场所同时,完善文娱氛围,潜移默化进行环境文化熏陶,塑造自然氛围,优化自然环境,展现生态魅力,促进宜居环境改造。在绿化工程中植物存活是重点难点,植物种类不同对生长生存环境和栽植技术有不同要求,种植环境选择不当或者栽培技术偏差极易影响植物生长形式,或致植物枯萎死亡,影响园林工程宏观质量与经济效益。
2.影响植物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城市绿化需秉承“生态城市”的思想理念,故优选植物品种,凸显多样化的环境,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是提升园林绿化工程效率的重点。但是生态、降水、土壤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的成活率,故工程进行中需注意此类问题。
2.1外界影响因素
植物成活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源于自然界的外界环境情况,包括土壤水分、日照时间、空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例如夏季各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故此时植株的蒸腾作用也会明显提升,一旦植株的自由水散失过多就会导致植树泛黄,甚至死亡的情况。此外,部分植株喜欢在碱性土壤中生存,若没有给予规范处理,直接将植株移栽至酸性土壤中,就会导致植株内部的酸碱指标失衡,致使植株中营养物质流失的情况发生。
2.2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植物成活的内部原因是苗木的种类,特别是不同植株所需求的生长环境、水分、湿度均存在一定差异,故植物的生存情况也会受到关联性影响。例如大部分植株在冬季有一段时间进行休眠,如乔木类植株,若此时进行乔木种植,并在树干部位涂抹一层氢氧化钙溶液,能够提升此类植株的生存率。但是,将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较强的植物进行移栽,若处理不规范,反而会造成植株死亡的情况。另外,部分植物的树龄较大,特别是30年以上树龄植株的自主生长能力较弱,故诸多细胞很难重新发育,一旦将此类植株移栽后不适应于新的生态环境,植株根系就会出现溃烂的情况,甚至受到虫害的侵蚀,进而导致植株发育不良、叶片泛黄、死亡的情况。
3技术要点
3.1了解种植区域气候环境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之所以必须了解当地气候,是因为气候是植物生长的宏观环境。温湿度异常可能影响植物生长,或引起植物枯死。分析种植区域气候特点,科学选择苗木,规划适合在该区域实施的园林绿化方案。针对该区域设计绿化方案时,应结合本区域气候特点,从气候条件出发设计绿化方案。不仅如此,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植被生长,应结合区域气候合理选择植被,保证二者相宜适配,进而提升植栽种后成活率,并保证栽种成功后可以长期存活,保持长久优良长势。
例如,当植物种植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时,东北地区即具有此类典型气候,园林绿化规划中,可选择部分适宜栽种在室外的多年生类型绿化用乔木。此时应考虑美观因素,保证绿化的视觉效果,还应考虑实际情况,科学选购可在此气候中良好成活的植物种类,以免植物种植后无法过冬而导致冻死,影响园林绿化长期效果。
在苗木种植后,应保证当时可以栽种成活,还应保证在天冷之后,在当地温湿度恶劣的环境中植物也能存活。
3.2分析工程所在区域土壤条件
经济建设提速,现代化进程持续推进,城市中可见车水马龙,高楼万丈,处处呈现现代化繁荣。昔日诗文中的夸张手法在今日成为现实场景。但新时代城市理念不应满足于高楼林立,居住环境不仅应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还应适应现代人对环境生态化的需要,园林绿化工程的意义即在于此。打造“绿色”环境,建设宜居家园,追求生态文明,是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对居住区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可将自然融合人文因素实施整体生态规划,为居住者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环保健康。
园林绿化中想要保证植物存货,创造和留下绿色,首先应该重视土壤因素影响,分析土壤和植物生长需求的适配度。在园林建设前,先调查研究当地土壤条件,细致科学地分析适合种植的植物类型。在此土壤调查研究中,应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是要去检测土壤成分构成;其二应要分析土壤的墒情状态。土壤成分构成调研中,关键步骤为明确土壤营养成分构成,分析土壤中其他主要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正面还是负面。
土壤的墒情简言之即为土壤中水分总体含量,土壤所呈现的干湿度情况。土壤成分构成明确并了解墒情后,根据以上信息数据挑选、栽种植被,指导科学选择苗木和种植苗木,还应从中预判土壤的松软度,以及当受外力压迫状态下土壤下沉指数,结合相关信息开展种植分析,配合选用科学的在选择假山、石料等其他装饰材料,以优化种植环境。此外,应明确土壤条件,进而根据植物对土壤干湿度的需求铺设排水沟,规划装设相关管道,后续根据植物生长需求规划挖掘铺设施工。与此同时,应综合运用土壤条件信息,配合设计景墙,在整体植被分布规划中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植物对光照和水分的需求不同科学布置植物类型分布,合理遮光以及保证喜光植物光照条件。在制作景墙时也应考虑土壤沉降情况预防景墙下沉、开裂或是发生垮塌影响植物生长。
3.3科学选择苗木
在园林绿化中,应谨慎选择苗木,加强种植管理,此为园林施工重中之重。在挑选种植苗木时,应在考虑栽种视觉效果之外保证苗木适应环境,使植物种植后看起来美观,还应保证苗木与区域性气候、土壤具有较高匹配度。部分植被需求强烈充分光照,要求长期和高强度的光照。部分植被属于光照需求较低的类型,应将其栽种在那些阴凉背风的区域。部分植被具有优越的抗旱性强,偏好干燥类型的土壤环境或降水相对较少的气候条件。部分植被表现出优越的抗涝性,适宜选择湿润类型的土壤环境以及保证当地有较高的降雨量。土壤类型与其肥力有直接关系,类型不同肥料营养也存在差异,结合这些信息,综合多方因素选择植物进行种植,根据土壤区域环境对植被类型做出科学选择,可促进苗木成活率提升。不仅如此,挑选树苗过程中应由专业技能人员负责苗木采购,此类人员了解植物生长特性,明确采购标准。在采购中应保证苗木健康,并且质量上乘,促进顺利栽种和保证后期存活。
3.4植物供水设施建设
植物存活除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外,需要人工设施相应完善,优化植物生存环境。例如,应科学修建景墙,景墙的作用不只是提升园林美观度,而且可以对不喜风的植物进行遮风保温处理。在景墙设计、修建中,应综合植物生长需要设计规划位置和形制,并根据区域性土壤条件,配合水渠、地势设计。结合土壤松散度以及土壤墒情,科学计算承重,进行合理设计。景墙应对植被具有保护功能,建设牢固,保证修建安全。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应配套建设排水沟,设置喷灌设施,保证土壤水分涵养或及时排出多余水分、进行降水引流等。在植物种植后,应做好养护,结合天气变化及时补水浇灌、保暖或遮阳,还应预防大风灾害,在风季做好苗木固定。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工程进行中,为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工作人员应分析影响植物存活率的主要因素,同时设立有效的修正计划,利用完整的施工管理,解决管理运行中的不科学部分,从而提高园林绿化的综合质量,也能提高树木的生存概率。
参考文献
[1]陈宗阳.基于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物成活率的讨论[J].名城绘,2018,(007):303.
[2]李佳忆.景观园林绿化中施工技术实践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34):3881.
[3]王璨.浅析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的移种与养护[J].现代园艺,2019,(0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