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未来教育家》2021年7月第7期   作者:邱丽云
[导读] 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大多都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其相关规律,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方法和习惯。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吴泽小学            746502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纪尚小,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大多都是处于被动应付的学习状态。对此,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其相关规律,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语文教学、放手、主体作用、

       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与探索中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一、情境导入、疑中求知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往今来,教者无不重视学生的困惑疑问。因而我放手让学生质疑,然后把学生的疑问整理为:“是?送的蝈蝈?为什么要送给盲婆婆一只蝈蝈?”并以这些问题作为理清思路、顺应学生学路、彰显教路的联结点,使整个课堂教学化为一江春水,既有固定流向,又不乏鱼虾跃动、浪花起舞。
       二、读为主线、读中悟知,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见自得。”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探索实施办法。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基础。


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师的封建家长式的权威意识,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因为守旧的保守心理等。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封建家长式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据此两点,我们就要敢于且必须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在不多的几年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创造此种情景,例如:与学生建立坦诚、平等的兄长、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无话不谈,激烈争辩的课堂氛围,敢于说“不”、敢于提出尖锐的问题的思维习惯等等。这样,不但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样地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亲近,也迎合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了学生的潜在主体作用。因此,我在几年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觉的学的轻松,而且学的愉快,学的主动,成绩也名列前茅。
       2、激励自主习作。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写作能力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针对大多小学生觉得无话可写的情况,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自己的点点滴滴写起。
      四、加强课堂创新实践
      我们应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所以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是发展(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发展”而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然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的语文教育却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精神自由:无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封建文化的残余至今还阻碍着我们的教育走向民主与科学。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教师的心灵自由,取决于教师宽阔的人文视野;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站在人类文化成果的高峰俯瞰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我们的心灵应该向古今中外的大师们开放。心灵自由的教师必然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精神,这首先意味着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信任和尊重;不教师要容忍学生的精神个性,更要容忍学生对自己说“不”,因为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创造的原野。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将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坚持以兴趣培养动力,以方法训练为主线,以习惯养成为保障,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其一生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