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任雪丽
[导读] 阅读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吸收,也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课文进行探索。

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任雪丽

摘要:阅读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吸收,也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对课文进行探索。小学高年级正是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将会取得显著效果。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对学生从语文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需要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与热爱,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感悟,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
        随着国家对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需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实现的需求,教育部门对于语文科目的重视日益增强。阅读作为语文科目的大题型之一,也是语言类学科的重要学习部分,它承载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重大使命。然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成为了教师一个人的阅读,学生在课堂是并没有阅读的主导权,也没有阅读的自觉性。并且为了应对考试,解答阅读题目已经拥有了公式一般的解题技巧。因此阅读教学要进行创新,学生要通过阅读来获得心得、感受、知识、经验,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综合素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打造高阅读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来分析,很多教师并不能及时转换课堂角色,传统教学方式仍旧根深蒂固,教师常常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仍以老师传授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少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机会,降低了课堂参与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学生作为主体学习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和方向,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效率不高,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事倍功半,弄巧成拙。
        同时,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层出不穷,很多知识已经超过了小学高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应当学习的范围,学生压力大,时间被挤压,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语文作为母语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学习,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课堂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更是成为了答题技巧的教授课程,没有趣味可言。这极大的挫伤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成为了套公式就能得分、背古诗就可以考试的学科。
        二、构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语文的阅读本应该是轻松愉悦的,配合着小学高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特征,语文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英语、数学等科目也大有益处。
        (一)借用素材增添学习乐趣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打破传统课堂枯燥无趣的教学模式,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用情感和语言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阅读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给学生观看图片、视频或聆听音乐等方式,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原本抽象、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汇集到课本上。
        比如在学习《白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观看关于白鹭的纪录片,让学生对于白鹭的美有一个具体的、清晰的认知。还可以从白鹭这一动物出发,教育学生环保的重要性,养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对相关的生态环境作出科普,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放飞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
        应试教育与传统课堂上,教师往往强调的都是答题的“点”和正确的参考答案,任何的分析都是从参考答案反推得出的,是为了得分而得出的结论,稍微偏离一些就会因为“不得分”这样的理由被压制。这极大的束缚了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对于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思考能力是极其不利的。然而有时候连作者自己想的和参考答案都大相径庭,何况是学生?文章阅读本就是因人而异,阅读作为读者与作者跨越时间与空间交流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每个人结合自身经历与经验都会得到不同的看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形成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与参与感。
        比如《落花生》这篇文章,虽然文章的主旨是父亲的观点,他赞扬花生默默无闻的品质,但是如果课堂上学生对于花生这种品质提出质疑也在情理之中,不应当训斥,而是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扮演角色代入情感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是表现欲极强喜欢展示自己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上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角色的喜怒哀乐。将阅读与表演相结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而后谈谈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对角色的演绎,向大家展示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充分展现出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比如《将相和》这篇课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廉颇、蔺相如还有秦王的扮演,分别展现出人物谦逊、傲气、威严的形象,有利于学生从中提炼出人物特点,通过阅读、表演的方式了解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关系,同时扩展了更多的历史知识。
        结束语:
        实现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课堂高效的关键就是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教学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主要起到启迪智慧、开发想象力,让学生思想自由的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之间最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让学生敢于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教师教授的知识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让学生与教师的思想进行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游美淑[1],.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6)
[2]李晓琴[1],.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20,0(2)
[3]刘灵华[1],.如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构建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