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 杨锴

发表时间:2021/8/1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9月下   作者:杨锴
[导读] 影响戏剧表演效果的因素包含台词、肢体语言、舞台场景、音乐、灯光、舞美等。一台完美的戏剧表演需要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群众艺术馆  杨锴  546100

摘要:影响戏剧表演效果的因素包含台词、肢体语言、舞台场景、音乐、灯光、舞美等。一台完美的戏剧表演需要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肢体语言作为表演者的一项基本语言,在这些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戏剧肢体语言表达就是让演员通过手、脚、四肢等肢体来传达剧中人的喜怒哀乐和情感。本文首先介绍肢体语言的定义和重要性及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最后提出戏剧演员的肢体语言创造、表达策略。希望通过文章提升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戏剧导演;创作;肢体语言;巧妙
        在戏剧导演创作中,人物的肢体语言跟人员的台词一样,都是演员情感和思想表达的重要途径,是戏剧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具有肢体语言,戏剧效果才能真实,更具有感染力。因此必须重视戏剧导演创作过程中的肢体语言运用。演员需将肢体表演当成自己的一项表演基本功去学习、训练、表达,而戏剧创作导演则需注重运用多样化方法创作,为创作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1]。
        一、戏剧中肢体语言的定义及重要性
        (一)戏剧中肢体语言的定义
        肢体语言是人们通过手、脚、四肢、头部等肢体的不同状态来表达对事物不同认知的形式。而戏剧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则是表达戏剧中任务的情感及认知。戏剧中的肢体语言主要是由戏剧导演者根据自己对剧中任务的认知和解读来创造的,部分语言是表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磨合和改进的。而导演者和演员的肢体语言创造能力与其对生活的感悟及对艺术理解有关。且由于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生活、情感经历,所以每一个人对戏剧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戏剧艺术表达的形式往往也会因人而异。而作为观众,只有去用心观察理解戏剧表演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的去理解作品,引起共鸣[2]。
        (二)戏剧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戏剧是一种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表演形式,要想完整的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就要求所有参加表演的演员调动自己的每一个细胞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来进行准确、到位的情感演绎。但单靠语言表达会使戏剧显得苍白无力,加上肢体语言有助于增加戏剧的真实性,提升人物的形象感,使观众更直观地捕捉人物流露出的情感,有效推动观众融入戏剧情节的过程[3]。当然肢体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台词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形象表达,缩短戏剧时长等。例如,舞台上一个演员饰演一个瘸子,演员直接以瘸子的形象走出来,比演员自我表述“我是瘸子”来的更形象、真实,且能有效地节约时间,引发观众共鸣,提升戏剧作品整体质量。
        二、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形式很多,最常用的是手势动作、四肢动作、步法和舞蹈动作四种。这些形式的运用设计跟创作者的经历和情感及对作品的认识有直接关系,具体的运用表达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肢体语言的直接运用
        直接运用肢体语言就是简单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运用的动作表达往往跟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等相关,演员一做出动作,观众立马能直观明白其意思。常见的动作包括走路、站立、跳动、爬行、平躺、打哈欠、打招呼、弯腰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虽然观众较为熟悉,但是这些动作也是根据剧情需要而做的,属于戏剧需要[4]。
        (二)肢体语言的间接表达
        肢体语言的间接表达形式主要有三种。
        首先,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进行日常动作表达,还需要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波动、心情等复杂情绪,使观众通过观看其表演将自己代入到具体的角色中去,去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而这些较为复杂的情感、变化表达往往不能靠一个简单直接的动作去表达,有时候需要不同部位肢体甚至表情的配合,需要一连贯的动作来表达一种情绪,这种表达方式就属于间接表达。例如用表情配合握拳的姿势来表示愤怒[5]。



        其次,因为表演的舞台只有一个,且表演的场景有很多,所以在表演时常常会用到舞台调度,根据剧情要求合理地对演员在场景中的位置进行设计,而演员接收调度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表达。这种调度走位的表演中需要设置合理的走位位置,同时配以符合剧情发展需求的动作来完成。
        最后,静止状态的表演。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肢体语言的表达是“动”“静”结合的。舞台上除了动作还会有很多的停顿状态,也就是静止状态。这种静止无动作的状态也是一种肢体语言。这种静止的状态如果运用的好,就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戏剧演员的肢体语言创造、表达
        戏剧导演创作不是单靠编导来完成的,因为编导的动作设计要考虑演员的展现表演效果,还要结合演员的实际临场发挥。肢体语言创作过程中需要演员的参与。因此可以说,演员不仅是肢体语言的最终表达者,还是肢体语言的创造者。作为一个创作者,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编辑、创造能力,去感知角色的内心感受,去正确创造和表达作品和任务需求。作为一个表演者,需要将肢体语言作为表演的基本功来进行学习,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看经典戏剧片段来学习、模仿,最终做到完美的表达演绎[6]。
        (一)虚心求教,勇于去尝试
        俗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一个人敢肯定地说自己就是最好的,当然作为一个演员,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的表演最厉害。因此,作为一个演员首先得有不耻下问和虚心学习的态度,即使自己能力不足,也不能羞于表现,反而越差应该越努力。敢于直面自己的弱点,并积极地向别人求教学习。因此每一个演员都应该勇敢地向别人求教,学习肢体语言的表达,不惧别人指出的问题,勇于去尝试表演。
        (二)不断学习和模仿,提升表演能力
        正确地进行肢体语言表达是演员的基本素养之一,每一个演员都应该不断地学习进步,达到肢体语言使用游刃有余的程度。作为一个同时兼备创作和表演职责的演员,要表演好相应的肢体语言,就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改进,提升自己肢体语言表现力。同时可以观看经典作品,从中取经。相关的单位领导或者作品编导,为了使演员表现出想要的状态,可以给演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提升演员运用肢体语言的能力。总之,为了作品效果,也为了演员自己的前途,演员必须虚心求教提升自己。
        (三)善于观察学习,积累生活经验
        艺术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戏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一种,戏剧作品的呈现目的就是反应一定的现实生活状况。所以在戏剧导演的创作过程中和表现过程中离不开现实生活。作为演员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生活的眼睛,必须具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演员只有将自己植根到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掌握平民化的动作、语言,理解大众生活的点滴才能做好戏剧的创作和表演。同时,观众来源于民间,其审美和感情也更偏向于生活,只有演员具备了某些经验,并表现出来才能真正引起观众的共鸣,提升戏剧表演的效果。这个观察学习生活经验的过程也是演员自我提升的过程。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戏剧中肢体语言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是戏剧表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可以更直观地表达演员的情感和思想,丰富任务形象和作品,引发观众的共鸣。而肢体语言的导演创作是由戏剧编导人员和演员共同完成的,融入了这些人对角色和整个作品的认知感,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必须着眼于作品本身,结合自身的感悟进行完美的创作和表现。
参考文献:
[1]史昆.论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J].传媒论坛,2019,2(06):119-120.
[2]张芃.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探讨[J].大众文艺,2018(13):149-150.
[3]陈宏.浅论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J].艺术科技,2018,31(04):66.
[4]吕文婷.浅论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J].戏剧之家,2018(04):23.
[5]宁辉.戏剧导演创作中肢体语言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7(20):59.
[6]王帅.探讨肢体语言在戏剧导演创作中的巧妙应用[J].戏剧之家,2016(11):43.
作者简介:杨锴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群众艺术馆  创作策划部副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