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苏凤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苏凤
[导读]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局限,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现、自我探究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苏凤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小江街道云坊小学  535399
【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点。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局限,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主动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现、自我探究的空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及逻辑性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86-01

        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脑海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究的兴趣较为强烈。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抓住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主动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已然不适应当前学生的个性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首先,渗透学习方法,丰富创新内容。
        以“质数与合数”为教学案例,为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口头说教的方式,师生之间进行无对话交流,只进行手势沟通,要求必须运用乘法计算,只限于自然数,并且不能运用数字“1”,引导学生通过短暂的思考回答问题,询问:“对此,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进行发言,从而探究出质数与合数的特点,提升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加强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实际操作等活动,借助生活中鲜明的案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存在密切的联系,以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意识。例如,在一次班会开展以前,要求学生计算一下班会所需的费用,先将总费用告诉学生,促使其探究班级所需物品的价格,如班级气球、横幅、水果等,再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呈现,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按照班级学生的总人数,需要购买多少种物品?你能够得出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出总资金的基础上,能让班会的形式丰富多彩呢?这样学生便会自发结成合作小组,讲述各自得出的方案并上报给教师,教师可挑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让学生进行比较,选出最适合本班班会开展的活动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自主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受到激发,在遇到生活问题时,便会运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解决,将个人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



        二、合理设置实际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实用性非常强,是一门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双发现的眼睛,充分发掘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的关联,并通过设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及兴趣,指导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合理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如:“体育课上,体育老师要用一根长12米的绳子在地面上围出一个活动场地,供学生开展体育活动,那么这根绳子能围起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通过创设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案例,然后引导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于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十分有帮助。
        三、小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的时候单纯地依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发展起来,小学生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善于套公式和以模仿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同时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很多小学生一开始就打着退缩的态度去面对,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开展创新能力培养。
        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加法》这节课时,教师将本次教学设置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往学生对于加法的学习,一般习惯于直接将两个数字进行加减。这种固定思维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理解通分、同分母相加减、异分母相加减这些概念,并且试着比较分母相同和分母不同的情况下的分数加法有何异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理解分数的加法,对加法的计算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自己的思维有了一个创新。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和组内成员一同探讨一些新的知识和问题,从而对某些知识点在解题方法和应用上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并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以活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教给他们更多有趣的知识,从而促使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
参考文献
[1]葛素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40):206.
[2]殷桂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1):86.
[3]万舒.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8):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