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及发展问题研究 赵有全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城市建设》2021年8月上15期   作者:赵有全
[导读]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在大规模推进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良莠不齐,为了减少质量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施工质量的控制成为推进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工艺技术、材料和管理等各方面,如果不能控制好这些关键因素,将会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难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推进成效。

新疆天恒建筑材料检测有限公司  赵有全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在大规模推进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良莠不齐,为了减少质量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施工质量的控制成为推进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人员、工艺技术、材料和管理等各方面,如果不能控制好这些关键因素,将会引发严重的质量问题,难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推进成效。下文就影响国内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提升工程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提供了有利条件。进入21世纪后,我国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建筑行业作为生产资料消耗巨大的行业,在行业发展中更应贯彻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完成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装配式建筑是节能建筑工程理念下应用的重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对当前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其中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效果受到影响。在此过程中,为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会单独设置管理机构,一般安排比较多的管理人员,但是由于其中的制度不完善,所以一些人员没有按照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综合性管理。此外,建筑企业一般都是从自身利益角度考量,没有结合管理人员的实际数量和发展情况对其中的制度进行完善,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
        1.2工艺技术层面的关键因素
        在装配式构件预制、现场装配的环节中,所应用的工艺技术和有关的质量标准不符,在工艺不合理、技术不先进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所有构件制作、安装质量。尤其是在吊装环节、拼装环节,经常因为工艺流程设计得不合理,出现结构碰撞的质量问题、结构损坏的质量问题等,难以有效维护整体工程的质量和强度、稳定性,对各项工作的高质量执行、有效性开展都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危害。
        1.3构件质量无法保证
        装配式建筑使用预制构件完成施工,因此,构件的质量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要针对构件的各个环节进行管控,包括生产、运输、装配等,以保障构件的质量,避免装配质量受到影响。国内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生产预制构件的企业良莠不齐。一些生产企业无法保证预制构件的尺寸以及质量。另外,预制构件的运输也是特别关键的环节。对于预制构件如果缺少保护会造成其损坏,会影响到安装效果。
        2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策略
        2.1合理控制人员因素
        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专业化程度,都是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质量控制,应强化对人员因素的管控力度。首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工厂的制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预制构件生产技术规程和生产质量标准,通过对生产人员开展定期有效地培训,使得生产人员能够按照技术要求较高质量地完成构件生产。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也需要设置相应的监督抽检模式,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和主要产品参数进行抽检和检测,使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质量要求。


其次,现场操作人员也应该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定期做好工程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在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特别是钢筋焊接、机械连接和灌浆套筒连接等关键节点要严格按照图纸和技术要求完成。管理部门都应该在现场进行一系列的监管和控制,每位人员都必须根据职能要求、岗位工作标准等执行自身的日常工作,从而增强各项质量管控工作的实施效果。检查人员应在现场做好各项隐蔽工程验收的检查记录并留存好相关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控制人员因素的过程中,应结合现场人员的数量、特点与具体状况等,针对性的制定现场区域人员管理工作计划和规划内容,在合理开展人员管控活动的同时,不断地对现场人员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处理和完善处理,在提升人员管控效果的同时,借助责任化的制度与管理方式等提升现场相关人员管理的有效性,确保所有管控工作效果。
        2.2加大预制构件管理力度
        预制构件质量是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其稳定性,需要加强对预制构件生产环节的有效管理,避免构件在实际的生产流程以及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对构件尺寸、重量和密度等进行控制,不合格构件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此外,需要加大预制构件安装环节的管理力度,清楚装配式建筑技术中的要点,对拼装作业进行优化。当预制构件完成制作后,还需要将其运输到建设工地,最后对其进行拼接。同时,在具体的拼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装配式建筑中的安全规定,对安全进行控制,然后对其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在拼接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2.3针对施工过程的改进
        一是提高吊装工艺实施效果。在实际吊装工艺实施过程中,钢扁担两侧完成20~50mm的孔形加工,通过孔形加工实现对吊装工艺的处理,在实际加工工艺控制中,需要对孔形加工效果进行有效控制。二是在加工过程中对外墙位置加工安装预制墙板,通过合理的放线测量,确保后续定位更为有效。三是在实际吊装安装中,采用四点、一平、一尺的方法进行吊装施工,在构件两点及墙面两点实施吊装工艺,同时,完成对找平构件的控制,最终完成对斜面的有效控制安装,提高吊装工艺效果,确保吊装工艺实施更合理有效。四是确保预制构件的应用更加合理。要合理安排预制构件存放地点。预制构件的堆放处设置整体插板架,以减少传统堆放方式埋下的安全隐患。
        2.4完善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是保证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企业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修订管理制度,保证制度的针对性与可行性,为管理提供依据。①完善制度。建筑企业要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影响因素完善管理制度,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先进的经验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管理细节问题。建筑企业针对内部管理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消除管理盲区。②完善责任制度。建筑企业落实责任制度提升管理责任意识,让管理人员可以严格依据规章制度展开工作,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如果管理工作发生问题后也可以及时找到责任人,有利于保证管理效果。③完善监督制度。针对工程管理,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对工程管理加强监督,以保证管理质量。④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企业要依据制度对管理人员的业绩加以考核,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筑企业还要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如可以采用菜单式管理,也可以应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以提高管理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就是人员、工艺、材料和管理,无论哪种因素造成的影响,都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应详细分析和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做好作业人员的优选、材料的管理、工艺技术管控等,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这样才能保证预制环节、装配环节的质量,维护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范力豪.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河北农机,2019(11):52.
[2]原福森.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46):181-182.
[3]李跃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建筑施工管理,2019,001(008):P.21-21.
[4]白璐.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9(001):219-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