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流河道的综合整治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   作者:韦琳静
[导读] 摘要:治理江流河道与改善水环境、开发管理相结合的思想在堤防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采用建设堤防的方式,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目前,其研究成果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治理江流河道与改善水环境、开发管理相结合的思想在堤防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采用建设堤防的方式,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和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肯定。目前,其研究成果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河道;综合;整治
        前言:河流中游航道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航道的畅通以及上下游的物产交流和经济交流。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河流中游部分航道需要在旱季通过调整标线、疏通壅塞、清除障碍物、疏浚等维护措施来维持航道通航状态。在不利的水文年份,甚至会出现航行延误和障碍,给航行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富而悠久的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从河道的功能出发,对河道的原始调节规律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河流水资源、防治水害、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人与水的和谐人居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河道演变规律
        江流河道的整治工作应以河床发育规律为基础,并以其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掌握河道发展规律,特别是浅滩的发育及其演变分析,加深对江流河道系统的认识是开展河道整治工作的基础,对顺利开展河道的整治工作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在河床变化条件下,对航道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水利枢纽的建设将引起下游沙土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水利枢纽对河流泥沙的蓄积,并会打破河流下游的相对平衡。为了适应新的沙土条件,河床将采用浸出法进行调整,这将导致河流下游地形和河流类型的变化。节点下游河道上的水利枢纽建设后,河床冲刷主要存在流量膨胀、河床下冲深度、河道坡度调节等现象,引起河床形态,河流地形和河流类型的变化。总的来说,水库下游河床的初步调整是由于河床收缩的原因。河床类型、水流速度、水位持续时间和下降范围由多种因素控制,包括水流量、输沙量、河床的组成,地方工作管理等。由于水力枢纽截流泥沙,下游泥沙体积明显降低,而河流下游的水流将从溪流中流出,以补充其沙土并恢复其水流。
        2 江河道的水资源环境等功能
        (1)水资源功能。二十世纪,为了满足中下游工业城市的供水需求,成立了中上游的引水工程部门。考虑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电网的电力短缺,有必要继续提高河流流域丰富水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网电力短缺问题,成为解决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
        (2)水环境功能。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环境水质的基础上。要使水资源不至于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就必须加强对水系统源头的环境保护,加强水污染的治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可持续发展潜力不断增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必须改善生态和水环境。
        (3)文化景观和旅游功能。在新石器时代,塔马利亚人的祖先在河流中茁壮成长,形成了山水文化与古村文化的高度融合。水资源及其与环境的融合是当今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岸上仍保留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以及文化古迹和名胜古迹。我们要注重保存和开发江河流域的文化遗产,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旅游的开发,更充分的发挥江河两岸的文化景观和旅游功能。
        3 江流河道综合整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河床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水利理论的成熟与完善,以及水环境建设理论是研究功能划分和河道整治措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在水系统和行政区,对其河床进行综合整治,需要充分认识和区分其复杂功能,其中以河道水处理为主,以及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的综合服务,这些具体职能之间可能存在一些差异甚至矛盾,要通过调查研究协调,选择最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调整方法。


        (1)安全功能整治原则。为确保河道的安全和功能建设,包括防洪和水体的生态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尽可能在河道两岸城乡地区修建斜岸,在非城市化地区,应通过扩大河流断面,鼓励利用斜坡天然河岸,确保履行防汛抗洪职能;具备条件的中下游城镇,在符合防汛抗洪要求的前提下,可通过调节水系统、开挖湖泊等工程,提高河流水位和排水量;在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修复河道可结合新建停车场、科普公园、城市广场等,利用防洪墙,排水泵站和河道堤防水闸等辅助建筑物进行防洪抗洪。
        江流河道堤防建设,应满足对内和对外交通的工程管理及防汛抢险的各项需要。要建立和完善各管理处所、各类附属建筑物及附属设施、险工险段的区域、土石堆料场、储存器材的仓库及场站码头之间的交通联系,保证其对外交通的可靠畅通。
        如有桥梁、码头或其他跨界构筑物对挡水、挡水构筑物及构筑物造成明显不良问题,根据国家和地区防洪规范,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地方政府同意,须限期整改、拆除或者采取其他纠正措施。
        (2)饮用水功能整治原则。饮用水包括生命、生产和环境用水,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要素之一。根据环境重点,减少与河流航道其他功能的矛盾,杜绝污染物排放应是根本保护饮用水供应的原则。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的景点名录,实行严格的规划调控政策,先后实施了《生态功能规划》,禁止污染工业向水源涵养地区转移,严格限制大型畜牧场和家禽养殖的规模,积极推进平衡科学的管理办法。
        (3)水环境功能整治原则。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河床生态修复工作的基本抓手。适当利用水处理的设施,是河道生态修复工作的重点之一。必须充分挖掘潜力,不要超过负荷。保持水体生态安全,增强河流水处理能力,适度吸收城市污水后能够达标。为亲水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是河流环境功能建设的原则。河流综合整治的生态措施旨在改善河流的自然生态条件,重点是尽量减少人为控制和在自然条件下形成河流植被、生物系统以恢复水体的自我净化。为了保护河流独特的景观资源,建立了国家级景点,更好地保护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如在著名的河流景观区建立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要通过合理开发和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对江河水环境的保护,并通过加快建设主要水利设施和引水设施,加强水污染防治措施。同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提高林地质量和森林稳定性及其中介能力,支持森林资源持续稳定增长,充分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系统。要加大力度维护森林生态的功能,加强其资源支持和环境负担的能力。目前,相关政府部门正在采取措施,认真规划和规范其相关政策,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并积极宣传环保意识,倡导文明理念。
        (4)航运、渔业功能的整治原则。江河的通航河道,要确保通航的需求和安全,应利用生态工程技术适度恢复其航岸线和河床,设置有防护林带。应尽可能选择根系发达及固定土壤能力强的植被,采用抛石、沉梢、石笼等护岸处理办法。为确保航行需要,及时清淤疏通河道和设计河流航道航线是整治河道航运重要内容。恢复渔业水域的生态措施,必须考虑到生态恢复河道和发展渔业的双重需要。要科学的进行渔业养殖,在满足渔业需求的情况下,又能逐步恢复河流航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实施战略的要求,坚持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提出“安全、资源、环境、景观、旅游”的思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环境重要,科技先行,总结经验,规范江流河道的综合治理,将在河床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健磊, 吴泽宁, 左其亭.中国河道整治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M] .北京:中国 农业出版社, 2018.
        [2] 聂芳容.根除长江河道整治洪患必须用综合治理措施[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9 ,(2):29 -34.
        [3] 浦德明, 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 江苏水利, 2017, (5):33 -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